所谓“辨者不善”
,是说凡是“善辩”
之人,皆是“嘴尖皮厚腹中空”
。
因其心中空虚,缺乏德性涵养,理屈辞穷,夸夸其谈,以逞其能。
常见世人为争私利,或为显能,或抱偏知邪说以乱真,便以三寸不烂之舌,逞口锋之利,无理也要辩三分。
此即俗话所称之“舌辩猴”
。
善辨者乍听起来振振有辞,但都是无真才实学的肤浅之言。
因其心空虚,正气不足,真理不明,颠倒为用,往往将是辩为非,将黑辩为白,将邪辩为正。
以花言巧语欺世盗名,以谬论荒言毒害人心。
此等辨言,虽可得一时之快,显一时之能,但所造下的口业,则是后患无穷,恶报必是在所难免。
先辈有云:“山有玉,则掘其山;水有珠,则浊其渊;口恶言,则亡其身。”
修道之人,应当德充其内,含光内敛,不哗众取宠,不多言善辨,以谦德自养。
无道之人,自作聪明,口巧舌辩,皆因缺乏德善之心。
故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知者不博”
,所谓“知者”
,即真智真慧,深知宇宙大真理者。
真知者从不显露,含光内敛,厚德贵藏。
所谓“不博”
者,即守元抱一,专心致静。
不刻意追求后天知识的广博,绝学无忧,绝圣弃智,惟以一颗先天真心,求知大道。
待到功成性圆,大智慧已就,则能一知百知,一通百通。
深明宇宙真理,广知万物之性。
有道之人,立于高维空间,总揽宇宙规律,执本驭末,执简驾繁,举纲目张。
对万事万物心领神会,明觉四达,洞晓阴阳,宇宙万物融于一心,此谓之“真知”
。
知之既真,天地间一切事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虽不广搜远览,不出门户,而天地万物万事的变化消息,皆在其不见不闻的真性中,皆在无为自然之静心中。
故真知者虽不博学后天有为知识,而天地间的一切知识,则无所不知;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则无所不晓。
“博者不知”
,“博者”
,此处是指广见多闻,博览群书,研究古今,有丰富的后天知识。
“不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