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第33章(第4页)

在上者言正行正,在下者必效仿其正。

倘若天下之主言不谦逊,则谦让之风不行;假若为主者身不处后,则民之德必不纯。

圣人口代天言,身代天事,上应天意,下合民心。

天意既合,民心既顺,天下之心与圣人之心,万心合为一心。

天下之身与圣人之身,万身即为一身。

圣人恩宏如天,德厚如地,天下万民仰之如和风甘雨,慕之如瑞日祥云。

泽被草野,声闻中外,所以万民喜乐而不厌。

故文中言“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是说圣人德化天下到此等地位,若非虚心忘己,焉能如此?以此观之,百姓“乐推而不厌”

,并非圣人有心让民“乐推”

之,也不是圣人有心让民“不厌”

之。

圣人能成就天下大业,但不自有其大;能成就众生大利,但不占有为私。

不以自是为是,不以自知为知,所以言必谦下,身必处后,如江海之善下,这些都是圣人与民不争之妙。

圣人以不争之道,为无为之“为”

;以无为之道,事无事之“事”

天下之民有感于圣人无为之为,其为之心如坚冰遇日,无人不化。

天下人沐浴在圣人的无事之事中,其有事之争犹如顽金见火,应时而销。

家国天下,同是此心,同是此性,谦逊之风必盛行,争夺之风必自息。

因为圣人有此无争之心,即使有好争之人,也不能与其争。

文中言“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盖是此义。

世间人所争者,皆是有欲有为之事。

所争者或利或名,或荣或辱,或先或后,或有或无,或上或下。

终朝以利欲侵蚀,日日以无明遮障,日久日迷,愈趋愈下。

若无圣人无为之德化,终不能正其本心,亦不能复其本性矣。

【本章说解】

此章经旨,是以江海纳百川,取喻圣人虚心忘己、自卑谦下,以下为上,以后为前的不争之理。

天下之理,自以为高于人上者,必不可长于天下;自以为是而黜(chu)人者,必不能成天下。

一个人的智慧再大,总不如合天下之智慧更为广博。

一个人的能力虽很大,怎能如共天下之能更为广大。

不自恃者知识广博,不自以为比别人聪智,便不会与天下争智。

不自以为有能,不炫耀显露,就是不与天下争能。

人如果没有高于人上的傲心,众人都会尊敬而效仿之。

没有与人争夺之心,众人皆会爱戴而谦让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