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铭芳母女次合作,终于在七月底翻译完所有领回来的稿件。
这次因为多出来一个人翻译,竟比上个月字数还多些,数一数不出意外能拿到近六百的收入了。
算一算,只要稳定下来,生活来源就不用愁了。
施铭芳原本以为剩余的一点现金很快就要用掉,内心一直紧张,由此产生的焦灼感也消失殆尽。
不过考虑到女儿施燕云的年纪毕竟还小,她并不敢什么内容的翻译稿件都接,在八月一日又一次到出版社时,到底委婉的拒绝了某些人气特别高的颜色书籍。
为此,还被编辑评价了一句:“到底是女人,还是害羞放不开。”
生活上的种种小事都由桂婶全权负责。
还好她也是做过施家几年的管家人物,倒还算得心应手。
第一件事,就是新买的那套房子的装修问题。
因为本地的规定,所有房子装修都安排给规定的装修公司,只需要告诉人家自己的要求,还有预算,基本上不需要主人家自己操心太多。
但是桂婶深谙小人物的智慧,点评道:“也不能经常不去看的。
这种事情,主家不去,那小工就一直都不着急,等真到期限了,再着急忙慌的一通操作,只是个表面光亮,内里怎么样,你是一点都不清楚的。
真等有问题的时候,人家早走了,到时候说不关他们的事,你又能有什么说法吗?真到自己住了,受罪的也是自己。
还是多去跑跑比较好。”
桂婶就每周抽两天过去看一看,盯一盯进度的。
其次,就是定制家具。
新家的装修,也只是所谓的简装,硬装。
所有的家具都得自己去家具店里买。
由于现在房地产还没有展起来,相应的,成品家具也不是很多。
就是有,也是普通不合适的尺寸,甚至是二手家具居多。
定制家具大都是豪宅那种大户人家才去做。
施铭芳这套房子定制家具也是不得已,家里三个房间,两个小房间空间都不大,几个人不好分配,还是施燕云说了一嘴,不如两个小房间定制两个高架床,实木的,硬实厚重,翻身不会咯吱咯吱乱想,这样小房间里也能放床的同时放一个衣柜了。
施铭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桂婶后面又经常去家具店里盯着定制床的流程。
等到八月底,大家终于算是稳定下来了。
到了九月一日早晨,桂婶第一个起床,她要早早出去买菜,今天除了是施铭芳要交稿的日子,也是施燕云与徐中元去学校报到的日子。
春杏也起来开始做早饭,先去烧了壶水,一会要给施铭芳泡咖啡或者茶。
自从开始翻译稿件,施铭芳也如同那时的精英人士,每天一壶咖啡或者茶不离手了。
桂婶拿出几个鸡蛋白水煮开,泡了一壶牛奶,又煮了粥,配了小咸菜,就去叫几人起床吃早饭。
“起来了,赶紧的。
今天的人也不知道多不多。
太太,您快点的吧。
今天不仅要去出版社,还得从出版社再去学校的。”
桂婶急匆匆的喊人,甚至不顾形象的啪啪打巴掌拍门上。
还好现在的学校并没有后来那么普及,强制的义务教育好似要等到十几二十年后,所以相对来说,普通的学校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开学仪式。
等大家入座吃早饭,施燕云说:“这么早,出版社有人上班吗?”
施铭芳喝一口咖啡,点头道:“平时肯定是没有的。
这次也是因为拜托了里面一个编辑,他到时候领着我们过去。
所以正好都放在这一天,我们到时候先一起去出版社,他收了稿纸,放出版社里后,再领着我们去学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