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诸侯纷争,楚国在楚庄王的统治下,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楚庄王的故事,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一鸣惊人”
与“饮马黄河”
便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两笔。
楚庄王即位之初,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内局势。
楚国虽已具备一定的实力,但国内矛盾重重,政治腐败,贵族势力相互倾轧。
而周边各国也对楚国虎视眈眈,妄图在其新君初立之际谋取利益。
年轻的楚庄王似乎对朝政并不上心,他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日夜饮酒作乐,不理国事。
大臣们心急如焚,纷纷进谏,然而楚庄王却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
但仍有忠臣冒死进谏。
伍举便是其中一位,他巧妙地以隐语进谏。
伍举说:“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
楚庄王何等聪慧,自然明白伍举的深意,他回答道:“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这便是“一鸣惊人”
典故的由来。
此语一出,伍举心中稍安,他知道楚庄王并非真正的昏庸之辈,只是在等待时机。
然而,楚庄王并未立即有所行动,而是继续韬光养晦。
又过了一段时间,苏从挺身而出,哭着进谏。
楚庄王责问他:“若不闻令乎?”
苏从回答:“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
楚庄王终于被苏从的忠诚所打动,他决定结束伪装,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朝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