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继续看着遗折,后面还写道:“张清源乃臣入道替身,如今臣说动其入皇家供奉,日后愿他常伴陛下身侧,犹如臣在时。
张清源擅长养生益气之术,陛下日久辛劳,还望保全龙体。”
后面便是以老友口气,絮絮叨叨说了不少养身法子。
圣人看了后大受感动,在临死之前想着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忠良之士,更坚定圣人照拂贾府的决心。
而且对于张清源,也有些移情的意味。
心中感怀之下索性将张清源招入宫中,询问养生延寿之术。
“来人,拟旨。”
圣人传召张清源,并且保留贾母的超品诰命,而在最后还给了贾代善一个谥号。
“荣国公有大功于社稷,谥号‘武烈’……不,等等,先别写。”
按住旁边拟旨的侍臣,思考半响后才道:“谥号‘忠武’——”
“陛下——”
旁边随侍的两位大学士同时变了脸色。
谥号,是评论一个人生前功过。
大臣的谥号大多以三类而排列:文、武、忠。
文和武只得文臣和武将,而忠这个字便是更高的嘉奖。
忠君爱国,唯有大功才能用。
所以,很多文成目标根本不是“忠”
,就凭他们时不时顶撞圣上,来一句不合祖制。
在死后哪位皇帝愿意给他们“忠”
字谥号?文臣的最高目标是“文正”
谥号。
而武将的最高理想是将忠和武结合,忠武,是武将的最高评价。
毕竟当年诸葛亮就是这个谥号。
“荣国公虽然生前功劳无数,但这种‘忠武’二字,不可轻予!”
两位大学士连忙出面劝阻,侍臣不敢下笔,看向圣人。
这谥号太惹眼,那些武将看了或许还有不服。
圣人皱皱眉,“罢了,就用‘忠定’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