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不是母后今日刻意提起来,自己真的想不起来这号人。
也罢,这件事由着母后了。
如母后所说,若是撇不开情爱,纵使他日坐得那高位,也未必能担得那大任。
让二皇兄经历一遭也好,是生是死皆是他的命,与人无干。
贺雅涵,只可怜了她。
罢了,若想她能如自己所计划的那样迅速发挥作用,有个狐媚子简子茹陪衬映托着,未尝不是件好事。
正好藉机检验一下她的能耐,还有如母后所暗示的:该是另辟条后路的时候了。
翌日,长宁一反常态,一大早主动去东宫和太子诚心道了歉,顺便道了喜。
一番撒娇蛮缠后,言之:过往一切皆是玩笑误会,莫与她这小孩一般见识。
甚至还乐呵呵地邀请太子,带简子茹来水斋诗社玩。
太子李朝勘得闻大喜过望,兄妹和好如初,多日的冷战彻底结束,烟消云散。
没几日,太后懿旨颁下,简子茹封为良媛,随着一众册封的佳眷进了东宫。
紧接着,长宁精挑细选的各色佳丽也迅速入住进去,一下子,向来死气沉沉的东宫姹紫嫣红、曼影缤纷热闹了起来。
平阳面上继续过寻常日子,刺绣描画、读书练字、玩闹扑蝶、骑马秋游……空闲时,多待在听台水榭水斋诗社联诗作词逍遥自在。
暗里则按照顾皇后的暗示,命怜烟写信给漠北的大皇子。
让他得空的时候,带着王妃孩子回京看看。
突然的逆转,庆山王那头先是惊讶,但很快恢复的淡定。
到底是毛丫头,小孩子心性的厉害。
瞧到简子茹的安然得宠,也就暂时放了心。
作者有话要说:→_→,无视我吧,卡文到现在,泪眼,又是零时,o(︶︿︶)o唉
五四回巨变
两月后,太子的大婚如期举行。
恰此时,嘉峪关又传来战捷喜报。
圣献帝阅览后大悦狂喜,随即颁诏天下同贺同喜。
一时间万贺来朝,盛况空前。
自耿吴之乱后天朝日渐衰微,动乱虽平定地方却藩镇割据各自为政,上京早已成了定期朝贡觐见的摆设。
国力渐弱边关不稳,自然蛮夷战火四起。
先帝时更曾倾尽国力意图收服旧土,奈何天不遂人愿,虽有小胜对全局却收效甚微,长此以往只会动摇国本,最后只得含屈受辱签约纳贡求安。
直至今日,漠西蛮夷瓦伦部骄横已久,视边陲如其库房粮仓任意予取予求。
值金秋丰收之际,如往年般边城百姓秋后收割入仓刚完,他们便纠集铁骑大军准备袭击诸边城意图抢掠现成的硕果。
可今不同往日,上将军靖武侯崔耀早有防备亲率五万大军御敌大胜,奉国将军祁暮清骁勇善战,三千铁骑孤军深入突袭直捣王庭斩瓦伦王首级俘虏王储族系百人;庆山王世子李从让、慕容祺各率部左右侧翼鼎力相助适时断敌援军后路,最后三股合力驱赶流寇直至大漠戈壁西方归。
一战立威,众夷惶恐。
据闻,圣献帝得此天大的好消息,高兴得赤足免冠上朝而不知。
抚恤三军,重赏有功将士。
天朝立威,三军士气由此大振。
如此盛景喜事前,平阳却怎样也无法笑开怀,反而恨不得当即昏死过去了事。
祁暮清、慕容祺二人皆得封侯,李从让则封为郡王。
一战得胜,名扬天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