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之扬脱胎换骨,内息绵长,奔走已久,真气不弱反强。
他体内气机鼓荡,禁不住发出一声长啸,啸声冲天而起,远近数里都能听到。
如此奔走长啸,过了一盏茶的工夫,乐之扬只觉真气如流,忽地冒出一个念头:“我的真气为何变逆为正?”
他努力回想当时的情形,先是“周流八劲”
涌入,将逆气逼到丹田,正难受的当儿,忽又听到一个声音,指点他导引真气,冲开周身百穴,进入玄妙境界,待到醒来之时,一身真气已然变为顺势。
“说话的那人是谁?”
乐之扬只觉蹊跷,但觉真气变化,一定和那内功心法有关,他回想心法,又将真气运转一遍,但觉真气鼓荡、畅行无阻,真气逆行时的种种不快,至此扫荡一空,一去不回了。
乐之扬满心疑惑,思索不透,只好继续向前。
奔行一日一夜,到了京城郊外,他换过道袍,返回阳明观,却听说席应真奉召入宫,不在观里。
道清听说他回来,赶到云房,连声道喜。
乐之扬怪道:“喜从何来?”
道清笑道:“太孙召你去东宫呢,这算不算大喜?”
“太孙?”
乐之扬一愣,“他召了我了?”
“是啊。”
道清眉开眼笑,“前两天太孙派人请你入宫,老神仙说你有事出行,把那公公挡了回去。
好师弟,你如今回来,还是早早前往东宫,太孙可是未来的皇上,万万怠慢不得啊。”
乐之扬想到伴读差使,便觉十分头痛,只好说:“东宫在哪儿,我去求见。”
道清摆手笑道:“东宫哪儿是想去就去的,先得写好折子,太孙看了,自会召你入宫。”
乐之扬无法,只好写了一封折子,说明因事远出,至今方回,太孙如果有暇,还请赐见云云。
写完派小道士送到东宫。
不久小道士回来,随行还有一个太监,手持一封手谕,乐之扬展开一看,正是朱允炆所写,令其明日一早,前往东宫陪侍。
一夜无话,次日乐之扬起一个大早,漱洗穿衣,吃过早饭,便有东宫的马车来门外迎接。
东宫地处紫禁城东面,与皇帝所住的宫城仅有一墙之隔,到了宫外,换乘小轿,从侧门入宫,到了一面照壁之前,方才下轿行走。
走了百十步,忽然听见笑声,太监指引之下,乐之扬进入一间书房,但见朱允炆坐在上首,正和三人说笑。
其中一个是黄子澄,另有两个文官,一个年过五旬,国字脸膛,须髯丰茂,另一个四十出头,面如冠玉,风采都雅。
朱允炆看见乐之扬,站起身来,拍手笑道:“道灵仙长来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