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公社原来这么好呢,这风景这人情,看看,写得多真实!”
“红江沟大队那小山沟沟都写成风水宝地了,文笔这么优秀的好同志,应该多在公社转转!”
“可不是!
红江沟这回分知青真是走狗屎运,不然,出名的就是我们大队了!”
所有人啧啧称赞着,看着落款上“四平公社红江沟大队谢温时”
这一排小字,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怎么他们大队分的知青都是麻烦,就这个红江沟,反而得了好运呢?
各大队长们心思各异,等红江沟大队长来的时候,就忍不住盯上了他身后的谢温时。
“我们大队上回分了十个知青,两个换你一个,行不?”
有个大队长半认真半玩笑道。
红江沟大队长腰背都挺了起来,哼了一声,“我才不换呢!”
他让开身子,指了指身后的谢温时,“这就是我们大队的谢知青!”
今天这个会开的是宣传教育方面的,公社领导坐在主位,抖了抖手里的报纸。
他指了指剩下的两个座位,笑呵呵道:“你们俩坐,先坐。”
谢温时微微躬身,倒了声谢,这才落了座。
被十几个人用看猴子的眼光看着,他也不慌,沉静地一一回望过去,微笑可亲。
公社领导看在眼里,暗暗点头,是个沉稳的年轻人。
他把手里报纸递给旁边的人,笑道:“谢知青还没看过这个报纸吧?你这篇文章还是在第一个版面呢,占的篇幅有这么大!”
他比划了个两巴掌大的豆腐块,有荣与焉。
报纸在一只只粗糙的手上传过,最后,落到了谢温时修长的手上。
他接过报纸看了眼,的确,文章在一个很好找到的显眼位置上。
他丝毫不意外。
这本就是他算计好的。
时代大势使然,知青下乡必然会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歌颂的文章自然会更符合上面的要求。
谢温时这篇文章,就是以一个知青的视角,描写了红江沟大队的风土人情,着重体现了知青们努力融入当地、老乡热情帮助知青的鱼水情谊,感情真挚、饱满,很让四平公社的领导满意。
红江沟大队也是公社的,他夸大队,那也是夸他们公社的觉悟高啊!
别的地方都嫌弃知青,但他们多热情、多慷慨,多主动地帮助知青!
想到这里,公社领导的笑容更亲切了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