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第191章 内阁制引起的异动(第2页)

如此一来,可谓万无一失。”

道衍说的这个方法,正是相传历史上朱棣在北平打造兵器时,用以掩人耳目的方式。

只是这次道衍和朱棣并不知道,穿越者也是有来自不同年代的区别的,他们的对手,已经在谋划工业化和定装弹枪械了,以道衍的认知,实在是无法想象到这一层。

道衍的方法,朱棣感觉有点异想天开,不过自己并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答应下来。

接下来一段时间,朱棣开始同时筹划密室,还有以合理的理由,从山西购买精铁的事宜。

而朱元璋和华英雄这边所筹划的,并非这些蝇营狗苟、勾心斗角之事,他们的目标,是尽快将大明、乃至整个地球,推动到工业时代。

而在这之前,需要一个更有效率的行政体系,朱元璋习惯的那种事无巨细全都由皇帝一人承担的方法,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劣势。

“这哪哪都缺人,大明好歹有六千多万人口,咋就找不出能用的人呢?”

朱元璋抱怨道:“要不开一届恩科,多招纳些人才?”

华英雄一阵恶寒,有没有可能不少人因为贪了点钱就被你砍了?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时代能产生的天才,恐怕也是有限的,如果招纳一些平庸而又没学过现代学问的人,那么对于计划的帮助并不大。

“不如等新办的学校运作一两年再开吧?到时候,也好筛选出对于新学有天赋的人才,毕竟本来的历史上,这些人恐怕是被埋没在了科举大军的汪洋大海之中。”

华英雄说道:“现在,不如先找一些历史上有名的能臣,暂时顶一顶。”

“那就是夏原吉、解缙之流咯。”

朱元璋之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自然对答如流:“还有纵横几朝的三杨,也得提前挖出来给俺干活!”

“其实永乐年间那些六部官员,现在不少已经二三十岁了,都是可以考虑的人才。”

华英雄提醒道。

“是不是有个蹇(jian)义,俺记得是永乐年间的吏部尚书,现在应该还只是中书舍人。”

朱元璋回忆着此人相关的过往:“当年他还叫蹇瑢,奏事的时候,俺问他是不是春秋时期名家蹇叔的后代,他诚惶诚恐,直接否认了,俺认为他很实诚,就赐名一个‘义’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请大家收藏:(91919191)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更新度。

“竟然还有这样的佳话?”

这个故事显然涉及了华英雄的知识盲区:“既然是品德优秀的人,又在永乐时期多年担任吏部尚书,应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嗯,现在正是国朝急需人才之际,必须提前把这些人提拔起来了。”

朱元璋说道:“我们就以此为基础,先弄一个内阁和六部的人员变更方案。”

说罢,华英雄也认为很合理,因此拿出七卿年表,开始跟朱元璋一起边对照,边拟定新的人选。

终于,名单初步拟定完成,不过事关人事任免,始终无法跳过吏部。

因此,次日,朱元璋把名单单独交给吏部尚书詹徽,让他在吏部中对这个名单进行讨论,若有不合理之处,或者有其他提名的人选,要尽快上奏疏汇报。

就这样,内阁的这套机制,第一次出现在官员面前,而这对于以詹徽为的六部官员来说,却并非是一个好消息。

尤其对于他们吏部,一旦内阁成型之后,吏部关于官员任免的权力,就会大幅削弱。

虽然身为吏部尚书兼任左都御史,詹徽还有监督弹劾百官的权力,但是按照方案中的说法,对于官员的考核机制,将独立于御史台之外。

也就是说,吏部目前的权力,将会被稀释掉大部分。

同时,内阁的体制规定,正四品以上官员不能进入,那么身为正二品的尚书,自然就无缘了。

除非彻底放弃尚书的地位和俸禄,否则内阁的巨大权力就跟詹徽他们无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