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弱智说了一句明智的话:“但凡是个中国人都善于写作。”
徐铉、陈乔这样的南唐文士,编一本书实在不是难事儿,如果要赶进度,他们一天就能编出来《唐诗三百》。
至于《百家姓》,更是小儿科的东西,不过是筛选一些姓氏,排列重组,合辙押韵,没什么技术含量,只不过,徐铉听了一头雾水。
“哎呀,陛下、子乔,你们不要打哑谜了,你们,搞得我好乱。”
陈乔笑道:“鼎臣,你如此聪慧,怎能还想不透?”
“不过是姓氏而已。”
“姓氏代表的是宗族,宗族自然分贵贱,若让你编一部百家之姓的启蒙读物,第一个姓,你会选什么?”
徐铉沉吟一下:“自然是姬姓,乃是人文始祖、黄帝之姓,所谓百姓,也不过是姬姓衍生而来的。”
李煜听了,实在有点绷不住,这个徐铉,脑子是聪明,就是不谙政治。
“徐卿,你言之有理,可为何古往今来,姓名多讲避讳?”
如历史上,赵匡胤登基之后,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赵光义登基之后,赵光美改为了赵廷美。
“这……自然是因为尊卑有序。”
陈乔进一步启:“若是伪宋文人,在赵匡胤的授意之下,编写一部百家姓,第一个姓,是不是应该为‘赵’?”
徐铉终于开窍了,但没有完全开窍,他疑惑地问:“那,为何第二个姓是‘钱’?”
陈乔哑然,李煜干脆挑明了说:“因为朕要让这部《百家姓》流传到吴越,署名嘛,就写陶谷好了。”
不怪徐铉糊涂,因为《百家姓》成书于宋朝初年,文献记载该书的作者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
,也就是吴越国的一个非着名读书人。
当时,赵匡胤已经坐稳了皇位,钱俶也已经“纳土归降”
,开篇“赵钱孙李”
四个字,实际是对刚刚结束的“五代十国”
的写照。
“赵”
排在位,自然是因为赵匡胤,“赵”
是国姓。
“钱”
指的就是吴越钱氏王族,当然,一种说法是因为《百家姓》的作者姓钱,他可能是吴越钱氏王族的支脉子弟。
“孙”
指的是孙太真,她是钱俶的正妃,两浙孙氏也是大家族。
将“孙”
排在第三位,也进一步佐证了,写出《百家姓》人就是吴越文人,故意将王上、王后凑齐了。
“李”
就是南唐李家,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最大的政权,也是吴越的近邻,排名第四,在历史角度看也算中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