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能当上副相,自然不是傻子,只不过是被李仲昌那个急功近利的法子给蒙蔽了。
如今听了徐子健的《治黄河九疏》,哪里看不出自己刚才提出的利用六塔河泄洪的计划有多么愚蠢?
幸亏没有实施,否则按照策论中所预言的那样,死伤的人数恐怕会高达上千万,到时候他文彦博恐怕就是大周朝的千古罪人了。
文彦博心中有一丝庆幸,但又有一丝懊恼,曾巩那小子,有如此策论居然不先发给老夫看看,哪怕一封信提醒一下也好,不至于今日在朝堂上落得如此局面。
原本站在一旁支持他的三司使张方平,在听完那篇策论之后,也悄悄地往旁边挪了两步,与文彦博拉开了一点距离。
而原本被文彦博说服的富弼就更绝了,直接拉起一旁的工部尚书聊起天来,讨论起了策论中所提到的内容的可行性,完全忘了在他一旁还站着的文彦博。
文彦博这下终于体会到刚刚被他指责的包拯以及周伉两人的处境。
没想到,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时辰,朝堂上的形势居然如此戏剧般地逆转了。
书写这篇策论的人究竟是谁?
文彦博内心不由得苦笑道。
喧闹过后,在礼仪内官的提示下,众位大臣也逐渐安静了下来,只是他们的目光依旧火热地盯着被嘉佑帝收回去的那一封《治黄河九疏》的策论。
说实话,之前朝堂上,尽管文彦博将他的六塔河计划说得天花乱坠,但依旧有很多朝臣心中抱有怀疑的态度。
毕竟欧阳修和周抗两人提到的质疑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只是迫于文彦博作为副相的威势没有说出口而已。
而如今,当听完徐子健的那一篇《治黄河九疏》之后,众位大臣这才明白,文彦博的六塔河计划何止是不靠谱。
若是被他实施起来,恐怕整个河北地区都要遭殃,而死伤的百姓绝对数以百万计。
这也是刚才支持文彦博的大臣们远离他的原因。
你文彦博作为一个副相,居然提出了这么一个不靠谱的计划,而且还忽悠到了朝堂上大部分人。
如今情况逆转,搞清楚状况的众位大臣自然会将自己被愚弄的情绪发泄到始作俑者文彦博身上。
坐在御座上的嘉佑帝,看着一脸尴尬和懊悔的文彦博,心中不由得闪过一丝不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