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微微一笑,回应道:“子建兄,岳麓书院乃京东路文教圣地,此次考试定是高手如云。
不过以子建贤弟和徐达贤弟的才学想上榜并不难。”
苏辙也点头赞同道:“兄长所言极是。
公明与徐达贤弟才学出众,不必过于担忧。”
徐子建拍了拍徐达的肩膀,笑嘻嘻道:“表弟,无需紧张。
反正咱们这次考试基本上就重在参与,陪苏家两位哥哥过来玩玩。”
“哈哈……你小子嘴巴果然不饶人!”
苏轼被徐子建逗笑了。
……
岳麓书院位于济州城东边五峰山山脚下,这里环境清幽,绿树成荫。
书院不仅仅是个官办书院,更是个人文圣地。
远远望去,古老的建筑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学子们加油鼓劲。
书院周围,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山间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
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仿佛在为学子们祝福。
当他们到达岳麓书院门外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叹不已。
前来参加入学考试的人足足有两三百号,基本都是十几二十岁的模样。
这些人都是济州各县学子中的佼佼者,基本上都过了童生试,其中不乏一些考上秀才的人。
他们有的身着华丽的锦衣,有的则穿着朴素的长袍,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而岳麓书院每一期只招收大概二十名学生,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这些学子看到从马车出来的徐子建几人,其中有不少人因他们的年纪而轻视他们。
一个十五六岁、身穿白色锦衣的少年感叹道:“几个十岁左右的小童居然敢来参加岳麓书院入学考试?真是有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