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春日午后,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
洒在俞大猷府邸的练武场上,一片金辉灿烂。
俞大猷,这位身经百战的抗倭名将,
正与他的儿子俞咨皋(年仅十八岁,英姿勃发)对练剑法,剑光如织,寒芒闪烁。
然而,俞大猷敏锐地察觉到,
儿子今日的剑招虽依旧凌厉,
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游离。
几番交锋后,俞大猷故意卖了个破绽,
俞咨皋虽及时收势,但已显露出心不在焉。
收剑入鞘,俞大猷擦去额头的微汗,
目光温和却带着几分严厉地望向儿子:
“咨皋,今日练剑,
你似乎心不在焉,可是有何心事?”
俞咨皋闻言,手中的剑微微一颤,
随即恢复镇定,但眼神中的犹豫却难以掩饰。
他低头沉默片刻,
似是在做着什么重要的决定。
俞大猷见状,也不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终于,俞咨皋抬头,目光坚定地望着父亲:
“父亲,孩儿确有一事相求。
我……我想去报名参加那新设的军官大学。”
此言一出,
俞大猷先是一愣,随即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他深知儿子对武艺的热爱与对国家的忠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