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武阳城,易十七率众掉头向西,径上太行,直击山中那座阻挡了汉军东进的险塞。
易十七没有料到的是,他在武阳城中快意因仇的行为,却将这绝塞之中的守军逼上了绝路。
纵观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不缺少投靠异族、戕害同胞的贼子。
比如汉奸鼻祖中行说,比如破坏“马邑之谋”
的雁门尉律,比如辅佐李元昊为祸西北的张元,比如被金国扶持的伪齐刘豫政权,比如主动投靠女真的范文丞,比如提出剃易服的孙之獬,比如抗日战争时期上百万的伪军等等等等。
这个时代汉民族尚未成形,也没有“汉奸”
这个词,但他们这些人的行为却从来是相同的。
当初东胡人从这里突破的时候,守塞士卒吊儿郎当,一触即溃。
当东胡人占领了整个燕国大地、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新的统治者时,有一些人迅转换门庭,效忠新主子。
在这一过程中,这些“燕奸”
表现出的“皈依者狂热”
极近病态。
他们为了在新主子这里得到认同,在行动中表现得十分积极与踊跃,比如设计出了防护网,导致聂征东遭遇了出道以来最大一次险情。
同时,他们对原生的民族、原生的文明有着病态的歧视与仇视,于是不惜一切手段来伤害旧身份,抹去过去的文化烙印,十分迫切地证明自己对新身份的忠诚。
通过伤害旧身份,来显示自己与其彻底脱离关系,这是战国时的“燕奸”
们,以及后世的“汉奸”
们惯用的一种手段。
他们在祸害起燕国普通百姓来,往往比东胡人还要凶残,还要酷烈。
或许“皈依者狂热”
这种说法过于学术,国人有一种更接地气的称呼,叫“二鬼子心态”
。
易十七在武阳城中态度决绝地处决了“燕奸”
头目,消息被几个逃卒带到了太行山中,紧接着,易十七的大军就将出山孔道堵了个严严实实。
这样一来,这些“燕奸”
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反而坚硬了一颗死守的决心。
守塞的两千东胡兵与三千燕奸,个个加班加点,就地取材,将塞城进一步加固,将滚石檑木准备得十分充足。
聂政从塞城西侧起攻击,易十七从塞城东侧起攻击,但狭长的孔道,大举进攻根本无法施展。
聂政调来了人力投石车,准备向城内投放毒药弹。
易十七因处在下风向,主动率军撤退三十里,继续封死出山口,杜绝敌军逃窜。
武器制胜论的正确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聂政组织十架投石车,连续向塞内投了两个时辰毒药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