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真的太阳能啊?
网络也是有记忆的,那通早就被删了的生活报新闻重新摆上台面。
网友们惊呆了,这误会百转千回怎么又回到了起跑线?
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大家,沈明洲的太阳能技术能刊登国际期刊,那谁还敢不要脸的开嘲讽啊?!
大家悲伤、愤怒,感受到无情社会隐瞒幕后真相的可恶欺骗。
实验室里起早贪黑研究员看到都哭了。
学术期刊过稿你们以为是八卦小报写新闻,洒洒水就是几千字啊?!
拜托,我们讲科技含量的,写个几百字都挠破头,最后还要给专家审稿,根据专家提问二改三改四五改的好吗!
研究员字字血泪,差点写出千字作文自述生平。
现在高中生这么厉害了,这才十六岁又是码农偶像,又是《ene》期刊论文第一作者,还要不要大龄青年努力奋斗了?
各方言论在网络上点燃。
沈明洲三个字热搜越攀越高,连带着几个官方账号的转,更让人讨论得激动不已。
曾经为沈明洲出战的论坛精英,见到热搜立刻备战状态。
结果,点进去被一片片蓝v的“少年强则中国强”
惊得差点跪下。
怕了怕了,我们家的大佬怎么做什么都惊天地泣鬼神的?
膝盖都不够用了!
网络热热闹闹,邵炼却依靠在座椅里想睡觉。
他陪着沈明洲熬了好几天,高科实验室的灯日常亮到深夜,他还没有理由催沈明洲休息。
因为,是他提议用航空常用手段,加固蜻蜓内里配件,保证蜻蜓从五十米摔下来,也只烂外壳而已。
沈明洲专注于手上最后的工序,侧脸清瘦得令邵炼心疼。
可是做研究就是这样,一天24小时恨不得掰成48小时来用,遇到这种只能自己亲手调试的实验,就更显忙碌。
不是邵炼不想帮忙,而是帮不上。
沈明洲的内部配件细碎而精密。
加固听起来简单,如果不小心弄错了一些接线,那只会变得更麻烦。
邵炼唯一能做的,是沈明洲结束调试之后,帮忙组装一下外壳。
毫无技术含量,闭着眼睛都能上胶。
“调试完了,应该没问题。”
沈明洲终于放下蜻蜓元件,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肩颈。
邵炼看了看时间,凌晨一点,于是随口问道“你们大赛的最终答辩是几号啊?”
“明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