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太夫人没好气“我如今只操心你一件事,就是何日能聘个好女进我霍家门,给我添上几个玄孙,我便无憾了。”
这是老太太最说的话题,自从孙儿出孝以后,经常就要念叨一番。
以前霍珩只说要先救回叔父,如今霍温回来了,她便念得更频繁了。
今日更是发展到,逮到机会就说一通。
由不得荀太夫人不急啊,霍珩都二十二了,在这个男子普遍十六七就成婚的眼下,他妥妥是个大龄男青年了。
当然了,以霍侯之势,不要说二十二,即使是四十二,也有大把的名门贵女前仆后继。
但老太太不管这些,她只知道每次一说婚配,孙儿总是无甚兴趣,拒绝配合。
偏他说一不二,这种大事,即使是荀太夫人也不敢不经他同意就定下,只得多多催促。
这回也是顺口念叨两句,按照惯例,霍珩会回答一句“孙儿暂无此念”
,荀太夫人也习惯了,她甚至连接下来的劝说的话也能闭眼说出。
无他,说过太多次了。
只是这次有些不寻常,霍珩竟未答话,她说“伯瑾,男大当婚,你”
“咦伯瑾”
荀太夫人不笨,相反她是个很聪慧的人,当年夫婿早丧,她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儿子,硬是保着了霍氏基业。
当年三个儿子最大的也就霍珩父亲,十一岁。
如今是老了,不怎么管事,但她脑子却没糊涂“伯瑾”
她惊疑不定向霍珩,又怀疑又不信,又有些努力压抑地喜意。
霍珩长身而起,撩起下摆跪在荀太夫人膝下“孙儿不孝,礼聘婚仪之事,还要祖母劳神。”
“好,好”
猜测成真,荀太夫人大喜过望,一叠声让孙儿快快起来“我这副老骨头还能动,不为你们叔侄父子操心,还为何人”
她拉孙子坐下身边,笑得一脸皱纹舒展,又问“伯瑾,你欲聘哪家贵女快快告诉祖母”
霍珩突然想成婚,那必定有好的合适的婚配对象,老太太一边琢磨着聘仪,一边迫不及待询问。
“晏氏有好女,孙儿欲求娶之,此事宜早不宜迟。”
霍珩话音一落,荀太夫人脸上的笑意微微一滞“晏氏”
“哪个晏氏”
霍珩状若不觉,继续道“是太原晏氏。”
他补充一句“晏氏女聪敏灵秀,端庄贤淑,堪当霍家主母之责。”
“伯瑾。”
荀太夫人笑意渐渐收了起来,微微蹙眉“晏氏先前与我家有婚盟之约,虽是天意弄人,但总归是晏氏悔婚在前。”
是的,晏氏不得已悔婚,荀太夫人并非是个不明事理的人,她丝毫责怪未晏蓉乃至晏氏,甚至感同身受,很体谅对方。
前儿孙子与晏氏女携手出洛阳,就算对方没有襄助救霍温,她也赞同助其一臂之力的。
毕竟这是祖辈的交情了,后来太原来使致谢,两家恢复通家之好她也十分认可。
她对晏氏女没有厌恶,甚至因儿子提过的对方机敏,还颇有好感。
但以上种种,都不是她乐意再次聘晏氏女为孙媳妇的理由,事实上她从未想过。
她的孙子优秀如斯,为何一定得再太原晏氏身上死磕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