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写作手法又哪些呢?”
学生齐答:“赋比兴!”
“对了。
《诗集传》中说道,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词也。”
】
宋时朱熹《诗集传》。
朱熹将《诗》作理学教材,认读《诗》应该“章句以纲,训诂以纪,讽咏以昌,涵濡以体,察隐微间,审言行枢机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道,其亦待他求而得于此矣。”
他希望读《诗》者通过熟读讽咏、即文求义文学方法,明白诗中美丑善恶,从而警戒自己从善弃恶;明白诗中三纲五常“天理”
,从而抑制自己胜动欲。
天幕上播出句话时候,朱熹也在看着。
现在朱熹在南康军任上,白鹿洞书院殚竭虑,著名《白鹿洞书院教规》完善。
天幕出现以,朱熹一边观察一边学习,白鹿洞书院重建寻找灵感。
【翻译一下,赋意思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思想感。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都属于比。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内容。
】
样翻译一下简单明了,大多数听得懂。
朱熹点点头,虽然世学《诗》学得浅,但显然也学习重点一。
【“现在们正式学习诗《芣苢》,看着注音,大家先读一遍。
芣苢,起”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
采采芣苢,薄言。”
】
天幕下被秦筝带着,差点跟着读了起。
面面相觑,尴尬了一会儿以,放得开索读出了声。
【“现在们翻译一下,请同学起答。
先,‘采采’什意思?谁愿意答?”
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好,牧文成你答,‘采采’什意思?”
“茂盛样子。”
“非常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