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君举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
妻子放下手中在忙的琐事,用裙角擦着手问道,“囊中有何物”
李君着妻子平静而不解的眼神,探手从囊中取出几枚金饼,满意地见到妻子的表情转为震惊。
他只是长安狱中一位百石小吏,出身贫寒,靠着游学而粗通经义,家里连仆从都没有,更别提金饼。
妻子反应过来,赶紧关上了厨房门,“为何悬在我家树上,囊中除金饼外还有何物”
李君闻言走到灶前,将囊中装的东西抖落出来,青翠的细竹管在灶台上“骨碌碌”
滚动,妻子将它拾起,“这是”
她伸手准备打开封泥。
“暂时勿要擅动。”
李君忙阻止道。
他自己展开素帛,只见上面写道,“吾知君为长安狱吏,有事相求”
李君目光一凛,继续读下去,帛上写着,让他把竹管交给长安狱中的囚徒,颍川人荀攸,荀公达。
而后威胁他,既然可以把赤囊悄无声息挂上他家的庭树,也可以悄无声息地取他狗命。
“事成后,另有重谢。”
李君放下素帛,被这么威逼利诱一通,他捡到金子的喜悦渐渐消散,有些忧心这事是福是祸。
等他将帛上的内容告诉妻子,妻子却道,“董卓无道,如今长安城中人人自危,他所捕之人多是忠良之士,君若相助,当称义举。”
“此事若行动隐秘,应该无人能知。”
妻子说着大义凛然的话,其实没说出来的理由夫妻两人都心知肚明。
一边是利,一边是死,纵然逐利有那么一点风险,又怎能不冒险一试呢
李君从妻子手中接过细竹管,点了点头。
第二日长安狱中,李君找到记录囚徒信息的名册,果然找到新录入不久的那个姓名。
一位狱卒走进门,拱手对着跪坐案后的上官拜倒,“李君寻小人何事”
李君将手上的竹简递给他,“汝家中来。”
狱卒称谢接过,展开竹简,竹简上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字,狱卒认出这笔迹属于自家刚开蒙的儿子,“祖母病,父速归。”
狱卒完面露惊色,跪倒稽首道,“上司容禀,我母病重,传命我速归,下吏乞假归家。”
“正当如此,你自归家。
今日晡食,我来替你分食与囚。”
李君沉吟道。
狱卒闻言感激涕零,连连叩谢,“谢上司厚恩
”
他擦擦眼泪退出门去,决心以后要好好报答这位心善的李君。
李君松了口气,前几天接到此人家中来信,正好赶上他休沐,就忘了把信给这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