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开门见山的问。
“那小子每天早上在村口给小良和小麦讲故事,是你的主意?”
“我只是用美食跟他换了给小麦讲故事,在哪讲?仲良去不去?谁能去?都不是我订的。”
“那你早上去你南伯家里,说村口有人讲游记,你不是想让大家去听听?”
“那今早上那么多人听呢。
可不都是我叫去的。”
里正沉默了一会儿,又接着说。
“他若是能留下来当村里的先生就好了。”
“他终究不是村子里的人,是要走的。
再说了,他留在村子里当先生,我们供的起吗?村子里又有多少人愿意供。”
里正在想:小芒的话太现实,现在大家都勉强温饱,若供个先生,还要把家中的小劳动力空出来去学堂,那每家每户的负担都重了。
真是收了粮食还没交税,给撑的了。
仲芒在想:里正果然是里正,心里想的长远。
但眼下能把村子里的人都捆在作坊里还没出问题,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想了想,还是安慰一下里正比较好。
“现在不是挺好的,愿意学的人,早上都会去听听的,现在能听多少是多少了。
到了暮商该走的时候,就走了。
也没有别的念想。”
“祖上也是念书的,只是这两代断了,就能成了这样了,若再断下去,真是要活儿到泥里了。”
越是年岁大了,越爱想小时候的事儿。
“仲海,仲涛,仲良,喜儿还有我,都是能干的,以后会好起来的。
我记得仲安也在镇上跟着管事呢?”
“是,你们都是能干的,是我看着作坊干成了,想的更多了。
人呢老了。”
“您想的肯定是没错的,但暮商恐怕不成,不是我们能留得住的。
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就是了。”
是仲芒先勾起这个引子的,里正跟着引子寻来了,若再告诉里正别想了,这属实不道德。
但暮商确实不是他们村子能留得主的。
并且,蒙学不是现在最要紧的。
最要紧的是未来是否还有人可以继续带领村子向前走,仲海,仲涛,仲良,还有里正家的仲安,他们才是未来二十年的希望,也是最快能培养出来的,未来能改变村子的一批人。
“我觉得仲海,仲涛,仲良,还有仲安,他们每个人都很能干,说不定他们未来就能请得起先生来村里教蒙学来。
把他们分别放出去可能未来会有几人凭自己的本事过的很好,但若是能放在一起,说不定大家互相拉扯着,都能过的很好。”
“让我再想想,等收了粮食税再做打算吧。
我再想想。”
里正听了仲芒的话,和他原本想的有些不一样。
他以为仲安这一代,已经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