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第四章(第2页)

其中有一句“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

这是攻击解缙来京城奔丧的。

也正是拜这位老兄一封奏折,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后来修撰《永乐大典》的解缙,被赶到了甘肃吃沙子。

朱允炆嘴角露出了笑意,轻轻说道:“解缙啊,要不要给我修撰一本《建文大典》,呵呵。

来人,命解缙入宫。”

解缙之名,万古难灭。

这是大明少有的天才,甚至可以说,大明这艘巨轮前进的方向,他曾经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若不是解缙一句“好圣孙”

,大明天下谁来做主,恐难预料。

朱允炆想起来解缙的“学霸”

之路,不由暗暗摇头。

解缙,五岁背诗文,七岁写文章,十二岁通读《四书》、《五经》,十八岁中解元。

十九岁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赐同进士,授庶吉士。

朱元璋欣赏解缙的才华,留御前参赞机要,升翰林学士。

十九岁,便站在了无数人仰望的高度。

不过少居高位也不是一件好事,缺乏社会磨练,没混两年,得罪了不少人。

今天指责这个御史不干事,明天说说兵部玩忽职守,后天再写个奏疏,和大老板朱元璋较较劲。

一来二去,解缙成了独夫。

在兵部尚书沈倩弹劾解缙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朱元璋也只好将解缙赶了出去,让其去江西考察。

跑出京城还蹦跶的解缙,被朱元璋勒令“闭门读书”

朱元璋还对解缙的父亲留下了一句“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的话,就是让解缙十年之后再来上班。

结果朱元璋七年之后就走了,解缙明显不愿意来一场“十年之期”

听到消息之后,马上以奔丧为由,跑到了京师,准备东山再起。

于是,有了现在的见面。

朱允炆仔细打量着解缙,又矮又瘦,其貌不扬。

“草民解缙,叩见皇上。”

解缙跪拜高呼。

朱允炆淡然一笑,拿出袁泰的弹劾奏折,让双喜递给解缙,道:“你看过之后,再回话。”

解缙连忙接过奏折,打开一看,面色惊惧,连忙跪了下来,喊道:“臣有罪。”

朱允炆问道:“有何罪?”

解缙冷汗直冒,连忙说道:“草民不该在家母未葬之时远离,是为不孝。”

“明知不孝,为何来京师?”

朱允炆严肃地问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