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算是好学的了,他更好学。
见什么好,就学什么。
做事有静气,不急不躁。
若是叫他数一斗米有多少颗,他也能做得到。
刘准有一项,我们怎么也学不会,说睡觉就能睡觉,说修炼能马上开始修炼,心态好得令人指。
他要办事情,总很有效率,就像摆放空间一样,各尽妙处,他是时间管理大师。
他少年老成。
师父经常表扬他。
师父有时候心情不好,只骂我们不骂他。
我们帮他顶了师父的雷,他是我们的好兄弟。
肖大人,没事,走货笔记肯定会有,问题不在笔记,问题在于怎么样具体问题具体操办。
“刘准说过,每回走货,天气、路况、人员、畜力、货品、车槛罐缸等等,各种条件时时会变,要时时因应变化做出调整。
所以说,大方向上有法子,照着学没问题。
细则操作上,不太好和刘准比,因为做不到他那么精细。”
学之者生,似之者死呗。
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说刘准多优秀。
夹杂着说自己和刘准交情有多深。
一副与有荣焉的神气。
一脸刘准那么强,他偏就是我兄弟,上哪儿说理去,讨揍的表情。
肖学凤听得惊奇连连。
林大管带却忽然有些兴味索然。
本来看丁慎仅得四个徒弟能拿出手。
林大管带想走以量取胜之道,一口气培养出几十、几百个相当于七成熟刘准的优秀箱手,一举胜之。
此事若成,虽卡在会明通明反复横跳亦心甘呐。
现在他结合自己的观察,知道罗侃说得有些道理:好箱手确实需要禀性天赋。
原来批量七成熟的刘准不好搞,最多只能搞三成熟的。
那只好退而求其次了,三成熟也罢,量大管饱还是值得做的!
林颐璞把罗侃给安排上了,道:“你也把你们车队经验和法子写一份,交来给我。”
罗侃扭了扭身子:“大管带,我是货移搭手,每日里忙来忙去的。
不若请钟亮或者辛长福写一份给你?他二位是箱手听行。”
他暗示林颐璞考虑考虑,把他罗侃再提升回箱手听行的等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