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臣卿!
」王文佐咳嗽了一声:「在下斗胆问一句,贵国之先主已经去世有些时日了吧?为何至今还王位空虚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文佐的提问仿佛落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激起了一池的涟漪,中臣镰足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大使有所不知,鄙国与贵国不同,先王去世之后,继位之人须得众人推举,不是先王一纸诏书便可私相授予的!
」
「原来如此,那这么说来中大兄皇子只是继承者之一呢?」
中臣镰足艰难的点了点头,这正是他竭力想要隐瞒的,不够事到如此,想要继续隐瞒已经不可能了。
「那要不这样吧,假如贵国短时间内无法决定何人为王,那就让几位可能的继承人一同接受国书便是!
」
「一同接受国书!
」
「对呀,反正未来的贵国之王必然是其中之一,本官也算是完成上命了!
否则这么拖延下去,总也不是办法!
」
中臣镰足没有说话,他当然知道王文佐这是一着妙棋——这样一来,中大兄皇子至少在与唐人使节会面这件事上着实了只是继承人之一的身份,也承认了其他两人的继承人地位,不啻于是一个巨大的让步。
像这样的事情不是他有权力应允的。
「此事干系重大,下官无法给您确定的答复,须得先回去禀明!
」
「也好,不过最好不要拖延太长时间!
」王文佐笑道。
「一定!
」中臣镰足松了口气,笑道:「敢问一句,贵国国书中大概有哪些内容,让在下回去后也好与上头说话!
」
中臣镰足的这个要求倒是不过分,这也是当时国际关系之中的惯例,毕竟到了两国首脑接受国书的时候已经是到了最后阶段,如果那时候发现国书上写了什么过分的条款或者犯忌的字眼,那时候撕破脸岂不是很难堪。
所以在一开始就要把国书的内容草稿过一遍,进行初步谈判,真正到了最后那不过是走过场而已。
所以王文佐早有准备,便照本宣科道:「其实主要有三条:第一,倭国必须对大唐称臣!
第二、交出扶余丰璋以及随他逃亡到倭国的叛臣;第三、交出百济王室所珍藏的舍利子,附带多说一句,舍利子之事乃是吾国皇后亲口叮嘱,绝无推诿的余地!
」
「称臣,交出扶余丰璋和舍利子?」
「对,差不多就是这三条!
」王文佐笑道:「我这里可以先透露一点,如果两国和议达成,那贵国在白江口之战中被俘的将士都可以被放归,为了表达我方的诚意,这次已经带来了三十名俘虏,中臣卿这次就可以带回去!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