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丘俭(?——255年),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他继承父亲毋丘兴的爵位--高阳乡侯,任平原侯文学。
魏明帝即位後,曾上疏劝魏明帝停止加建皇宫的工程,因而升为荆州刺史。
青龙三年(235年),毋丘俭徙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
青龙四年(236年),参与讨伐自称燕王的公孙渊。
正始七年(246年),毋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出玄菟(今朝鲜北部),讨伐高句丽,大胜而回,追擒高句丽王至肃慎氏南方地区。
嘉平四年(252年),毋丘俭都督扬州,与文钦、司马孚击退吴国太傅诸葛恪。
嘉平六年(249年),魏国发生高平陵之变。
正元二年(256年)正月,毋丘俭与前曹爽门客、扬州刺史文钦举兵於寿春,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令各路大军不可与毋丘俭交战。
毋丘俭、文钦不能进攻,退军又怕寿春被袭击。
但是淮南将士的家属都在北方,於是士气低落,越来越多士兵投降,只有淮南新加入的农民仍然效忠。
不久文钦被魏军打败,投降东吴。
毋丘俭闻文钦战败,慌忙弃城,乘夜逃遁。
走至慎县,左右侍从各自逃命,毋丘俭和弟弟毋丘秀、毋丘重藏匿在草丛中。
平民张属射杀毋丘俭,因而被封侯,毋丘俭枭首送入洛阳。
毋丘秀、毋丘重逃入东吴。
其馀都是之前都是被毋丘俭、文钦所胁迫,所以现在都投降。
毋丘俭事后被诛灭三族。
一次足以与露梁海战媲美的反击征讨-毋丘东征
公孙氏败亡后,辽东诸郡尽入魏手。
当时魏正忙于与吴、蜀的战争,内部司马氏与曹氏又斗得正欢,无暇回顾。
高句丽故态复萌,东川王又开始频频入寇,攻打辽东几个小城,获得一些小胜,便自以为兵强马壮,大吹大擂。
有大臣沛者得来绝食死谏,劝国王不要惹恼大魏,招来亡国之运,东川王哪里听得进去。
果然,不久吴蜀方面战事稍息,魏国派毋丘俭东征,以报高句丽侵寇之仇。
公元246年,毋丘俭带领魏军步骑万人,东出玄菟郡,向高句丽进发。
高句丽东川王亲自率领步骑2万余人迎敌至沸流水,战魏军于梁口(注:今通化市江口村)。
两军对阵,以死相搏,魏军以方阵迎敌。
东川王被打得大败,魏军斩首数千级。
东川王率少数残军狼狈逃回,据守坚固的丸都城。
毋丘俭围城后,见山城的西北面山体陡峭,上面的守兵也不多,就采用避实就虚,正面佯攻,西北偷袭的战法,选派一些身强体壮善于攀登的士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守兵,“束马悬车”
,攻破了丸都山城。
据《三国志》所载,魏兵“屠丸都”
,采取了烧光杀光的策略,唯独对当初劝说国王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一家网开一面,“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