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铁蹄践踏土地,年迈的赵虎一心想要再度披挂战甲,上战杀敌。
可一次又一次,赵虎来到兵营,却总是连大门都进不去。
“赵老头,都说几次了,你这一把老骨头,上不了战场。
征兵征的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你别再来了!”
赵虎的身躯已然不如从前那般坚挺,佝偻之态暮气昭昭。
但赵虎的眼睛里那道光却并没有因为年岁而熄灭,他离开军营的步伐很慢,那声声练兵的厮杀声,总让赵虎留恋。
对他而言,山中寒舍只是栖身之地,这兵疆之地,方才为家。
随后不久,崖山海战爆发,此一战直接关系到了南宋的存亡。
赵虎虽有报国之心,可却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江山倾覆,国破家亡。
每一日,赵虎总会从村这头走到那头,找到村子里唯一的一位识字先生,询问战前边关之事。
“夫子,战事如何,可有大胜?”
看着赵虎,先生摇着头叹了口气:
“赵老丈,你日日询问,夜夜忧心,这究竟是为何?既已是杖乡之年,何故忧心不宁?”
面对先生的不解,赵虎浑浊的眼睛里因为激动而浮现出了泪光:
“国在,家才在。
老朽未能战场杀敌卫国,亦当有报国之策。
山河动荡,岂能安然?”
正如赵虎所说这般,在那僻壤的小山村内,几乎时时刻刻都会传来打铁的声音,日夜不休。
所有人都知道,那是赵虎在不分日夜的打造兵器以及甲胄,只希望能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由于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兵营,因此赵虎没有娶妻,也没有子嗣。
这件事情在当时那个年代可谓是大不孝,以至于赵虎十年不曾拜过祖坟,并表示死后亦无归祖之日。
“自古忠孝难两全……”
每每说起此事,赵虎总是这番说辞。
在他的心中对父母一直心存愧疚,更无颜去面对先祖。
偶有夜深,赵虎也会独自坐在山路上,看着山上祖坟的方向。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总是这么一坐便是一夜。
在他的晚年里,只有冰冷的铁器和炙热的火炉相伴。
临终之际,在赵虎的身边,围满了村中之人。
由于没有子嗣,只有村中街坊邻里前来照料。
可纵使如此,赵虎依然艰难的拉住了村民的手。
他将所有打造好的兵器,盔甲,小心托付给了村中长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