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百姓想买,也是凭户册限量买。”
“那就好,按一尺六十文卖,太吃亏了。”
一床棉被六七斤皮棉,一斤皮棉不过一百二十文,做一床棉被才不到一两银子。
文氏觉得价格卖得低了。
林照夏与她们算了一笔账,她和赵广渊把棉花推出来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普通百姓都能有衣穿,有御寒之物。
并不想定价太高。
今年是第一年种植,将来种得多了,价格还能再下来一些。
比麻布多个一两倍就好。
如今白棉布一尺六十文,做一身衣裳将近要一两银子。
而皮棉的价格一斤是一百二十文,一斤棉能织六尺布,如果手巧的织娘买了皮棉回去自己捻线上机自己织,成本会便宜不少。
而林照夏也鼓励西北的织娘从作坊买皮棉回去捻线纺纱织布。
西北百万将士,靠她的作坊,想在冬日把棉袄和棉被发下去,是做不到的。
“咱们把招工的信息张贴出去了,招各种女工,和弹棉工,嫂子帮我盯一下。
争取冬日能把棉袄和棉被给将士们发下去。”
文氏一听正色起来,“妹妹放心。
嫂子记着这事呢。
先前的采花工听说又有活了,都没回乡,巴不得有源源不断的活计。
今年怕是有不少人拖家带口留在西北。”
德阳在一旁听了,眼睛都亮了,“那可好。
那咱们西北各城,可要热闹了。
客栈脚店怕是要暴满。
戏社那边我还得盯着多排几部新戏。
不然秋冬日没有乐趣。”
说完也不管作坊那些事了,抬腿就走了。
文氏在后面让她注意着孩子,她也只是挥了挥手,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马上都要生的人了,还不肯安心呆在府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