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第二百七十章 贵与贱(第5页)

留不住百姓,那是他们无能。”

林照夏的猜测是对的,此番因土豆一事,西北百姓光种土豆就了家,引得无数人眼红。

外地来寻活的百姓,已是起意迁户西北。

没有哪一个人喜欢背井离乡,百姓们更是喜欢安稳。

但西北能吃饱饭,又有越王大军保护百姓,生活富足,安稳,是百姓毕生所望。

不只种土豆的百姓富了起来,各卫营更是凭着这一波卖土豆,库房里的银箱堆得越的多了起来。

按正军一员授田十二亩算,卫营五千兵,至少要囤田六十顷。

今年地里一半种棉一半种地豆,地豆亩产十四石,除留足种子,及吃掉一些之外,各卫营至少卖土豆得银能有三四万

两。

能支应三四个月的军需开支。

“要知道土豆能如此高产,能卖这么多银子,当初全部军田种植土豆,岂不能自给自足了?”

各指挥使给越王上的信件中,无不可惜种得少了。

但赵广渊笑而不回。

地里种的棉花还没收呢。

怎知棉花不能卖上高价。

收了土豆后,各处又盯了军田里的棉花,看得比眼珠子还精心。

收了土豆后,各处除了盯着棉花田,还盯着越王府。

而越王府似乎脚步慢了下来。

越王带着世子天天跑函谷关练兵,见不到他。

而越王妃似乎也不爱出门了。

林照夏不是不爱出门了,她是事情越多了,天天有人来向她禀事,脱不开身。

互市渐兴之后,各处商贾都在西北开起作坊。

因西域商人喜欢大齐的瓷器,各处的瓷器都往西北运来。

但路上又常有损耗,而使很多人便在西北建起瓷窑。

林照夏和赵广渊手里没有烧窑的人,但忽然想到一个人。

当时赵广渊南下视查水利工程,在渚头县认识一个烧砖窑的作坊主柳时遇。

因帮了他,后来他一家也随着赵广渊到了京城。

互市兴起后,各处都要建宅子建铺子,赵广渊便想到了他,命他到了西北。

柳时遇便在函谷城外建起砖窑,烧起砖瓦来。

整天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排队买砖瓦的都排到了一个月之后。

除了砖窑,越王府还从青州把制酱的工人喊了些来,在函谷城里开起酱坊。

又从沿州叫了一些人来开了干菜坊。

如今酱坊和干菜坊已经对外出售了。

西域来的商人对酱坊出的酱料很是喜欢,而干菜坊出的各种菜干,和泡菜咸菜脱水菜,更是喜欢得紧。

他们一路风尘仆仆,往返的路上,吃的都是干粮肉干,哪有什么菜吃。

对于可以用水一泡就能吃到的菜,那是一麻袋一麻袋的买。

各处生意红火,忙得林照夏是团团转。

除此之外,林照夏要的另一批人也到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