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到!”
随着一声嘹亮的尖利声音响彻而起,群臣纷纷收起自己的小心思,转而立刻看向前方。
这位陛下最近接连出手,让它们心怀忐忑,根本没办法揣测出其真实用意。
等到群臣问礼之后,他们想谈及的事情,却没有第一时间说出,而是在处理了一些政务。
终于,御史大夫陈宁,当先开口。
今日所谈事情重大,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样,派出一个所谓的侍御史前去试探。
只能是由御史台的最高官员发起。
身为左御史大夫,本来他这个职位,应该是受右丞相,兼任右御史大夫的汪广洋监管的。
毕竟洪武帝当初设立这些官员的目的也非常清楚,胡惟庸可以代为处理一些政务,但作为右相的汪广洋却要负责监察权。
然而旧有的一切都徒劳无功。
所以陈宁的第一句话,就直接选择了开门见山。
“陛下,昨日臣听闻,因外邦使团入京,却迟了一些汇报给陛下的原因,导致陛下接连处死鸿胪寺少卿,连带着免职礼部尚书,甚至还欲处死右相?”
说着。
其态度诚恳且卑微道:“陛下,虽然他们在任的确有疏忽之错。”
“但外邦终究只是外邦,使臣入京,纵然接待不周,但也不至于受此身家性命大劫!
还请陛下开恩。”
身为御史大夫,陈宁这一番话看似仁义至极,为同僚求情。
然而。
在场的哪个官员又不知道,之所以现在的御史台是陈宁任这左御史大夫,其根本原因却是因为其本身,就是个“酷吏”
出身!
审讯刑罚,大明各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用刑,大部分都是出自其手,或是被其亲自使用,断不可能被他此刻求情的仁义面庞给欺骗。
朱元璋更是如此。
他看向陈宁,语气一转,“仅仅是疏忽吗?看来咱们这位御史大夫,比咱知道的还要多。”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
原本大家都以为,陛下怎么说,都会在开始谈及此事的时候,刻意保持着为君者的淡然。
然而,朱元璋第一句,就让所有臣子,听到了他的讥讽以及压抑着的愤怒。
下一刻,只见朱元璋话锋一转。
“这么说来,你也是之前知道这外邦入京的事情,但也要隐瞒咱。”
“外邦进贡,得先让你们知道,再由你们来决定,让不让咱知道?”
“是不是?”
只此一句话,就将方才陈宁有意往“懈怠公务”
方面的罪名,直接给变成了“欺君大罪”
!
后者脸色一白,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里面的一些危险。
只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