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也是一纸大字,再画上一个小和尚双腿跏趺、两掌合十。
非字非画,俗不可耐。
但偏偏就是这些“俗物”
,竟得了许多人欢喜,花了通宝买去。
还引得好些个人围观,有屠夫、有农户、有儒生、有商贾,指指点点、评价不一。
农户说那字上的鸟儿极肥,屠夫说着就爽利,商贾们若有所思,儒生嗤之以鼻。
“[系统]:居‘[卢生]界’时限:1时59分。”
李渔收起纸笔。
围观的人问:“生,怎不写了?”
“我这势,是旁门左道,登不得大雅之堂。”
李渔朝四周拱手作辑,“在下穷困潦倒、饔飧不饱,实在难以为继才借此势,哗众取宠、挣些花销。
而今银钱够用,自然不敢再污诸位长者的眼。”
人群中几位儒生本要斥责一番,见他自认为是“左道”
,便就此作罢。
众人各自散去。
卢英和李渔收拾妥当,牵马往市坊外走。
卢英好奇他这“左道法”
的来历,李渔说是他流落江湖时所得,名之“江湖体”
。
其实这“江湖体”
,就是后世法界许多人痛恨一种法字体。
此体不临古帖、不讲笔法,只自己闷头练字,一味地追求视觉冲击。
江湖体最令人诟病的,是其缺乏基本的章法和笔墨素养。
也是卢英评价“一塌糊涂”
的缘由所在。
卢英苦笑着说:“左道都有人喜欢,偏我这循规蹈矩的不受待见。”
李渔安慰道:“时事如此,非兄长之过。
只是可惜了兄长的才学,不得经世致用。”
卢英闻言,心中受用,更将李渔视作“平生第一知己”
。
两人且走且聊,来到一间旅舍。
此舍卢英住过多次,说是便宜实惠。
店家迎上来,笑着问:“卢郎君可要住店?”
见卢英点头,他唤来小厮,将马匹、行头送至后院,又领着二人走进客舍。
店家拿出[店薄]登记信息,虽然好奇李渔怎背乡离井、来到甘阝单阝,但有卢英作保,也没横生波折。
登记完毕,店家问“可用过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