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好只有猴子知道,差点给她露馅,白常安庆幸的想。
“她家当兵的舅公,给我出的主意,只是让她来转达。
你不要乱想。
他舅公的人脉关系广,说不清从哪个战友那里,听到了些什么政策。
我们觉得有道理的,照做就行。
毕竟他们的初衷是想报恩。
做与不做都是我们自己拿主意。”
白常安毫无压力为她找了个完美的借口,暗自提醒以后不要再大意。
走时给秀丽3o万投资,说是为他投资——留后路。
让他放心外面闯,失败也有退路。
想法是好的,但愿……
老话说得对:付出终有回报。
忙忙碌碌大半年,终于有点印记。
看到她为我打算,心底怎么有个小人在雀跃。
白常安想到这里,嘴角勾起。
猴子看到不说话的老大,嘴角上扬,面带笑容,又不知道神游到哪去了。
自从老大受伤后,偶尔来个这样的表情,感觉和这时他相隔好远,都不太了解他了。
赵秀丽这边,过年也不清静,亲戚们都知道家里开厂了,趁着拜年纷纷上门。
家里、厂里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
沈云芳每每这时就会庆幸,有两个非常得力的帮手,不然还不知道忙成撒子。
过年是小吃销售的旺季,曾舅公弄了礼包套餐,让想挣3倍加班费的工人,初二就上班。
好些工人从开业到初六正式上班期间,除了大年三十到初一中午这段时间休息,其他时间都在加班。
听说这些工人的加班费,快够一个月工资时,周围应聘的人就更多了。
8o年代大多数工厂都是固定工资,除了土地承包到户,能提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就溪山食品厂有这样的工资模式了。
招聘出,几乎把周围勤快的人,都吸引过来应聘了。
可把管生产的刘三叔给高兴坏了,白天应聘,晚上看资料。
又开始不分时间的加班加点了。
食品厂每月的计划是2o万袋,每天接近7ooo袋。
是平常的三倍,工人却只比作坊时增加了十几个,可又遇到销售旺季,只好分三班倒,额完成了计划。
可工人不是铁打的,一直这样劳累过度,会影响他们健康,还会增加生产风险。
刘三叔每天表面看着乐呵,其实心里暗自着急。
村里人笑话刘三叔当官,吃得太好都上火了,那里知道他这是急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