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很认可这句话,甚至包括韩某人阐述的‘实践检验理论’,‘不要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拿来主义的实用性’等。
总之在韩明的言传身授下,这些曾经的‘王介甫变法’的核心人物,都想着怎么下到地方去当地,实践自己的执政理念,然后拿到全国推广。
可惜老一辈人退的太快,中生代还没来得及出头,新生代就要开始抢班夺权了。
为了平衡这种现象,神宗皇帝把老一辈中,岁数还小,眼瞅着奔古稀之年的陈升之提到了宰执之。
然后是韩章之子韩师朴,这个中生代的代表人物,也被神宗皇帝给予信任,提到了二号宰执的地位。
最后关于新生代的问题,其实王介甫和司马君实都是中生代的代表,但是奈何与韩某人混迹在一起时间久了,都被塞进了新生代团队里。
王介甫正式被任命为权三司使,参知政事,接手三司衙门。
而从英宗朝设立的‘制置三司条例司’,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取消掉。
至于想着摆烂咸鱼在书局修一辈子《资治通鉴》的司马君实,也被神宗皇帝提溜了出来,任命其接手很多年没有头头的台谏两院。
司马君实想到当初自己因为‘嘉佑和议’的功劳,被仁宗皇帝任命掌管台谏两院,知谏院、御史中丞。
结果底下人因为反对新政,差点把自己这个顶头上司给掀翻了。
现在还要再一次掌管保守派为主的台谏两院,他是真心的累啊!
至于枢密使一职,神宗皇帝认准了韩明出任。
奈何现在这家伙出判大名府,在韩章夫妇面前侍奉尽孝,最后只能让富彦国推荐的傅尧俞暂时接手枢密使。
傅尧俞(1o24~1o91年),字钦之,郓州须城县(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北宋大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庆历二年(1o42),进士及第,知新息县,迁监察御史。
英宗时,迁殿中侍御史、起居舍人、右司谏。
神宗继位后,反对王介甫变法,一度削职为民。
哲宗时期,官拜给事中、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累拜中书侍郎。
元佑七年(1o91年),去世,享年六十八,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号献简。
傅尧俞厚重寡言,为人不设城府,论起朝廷大事,在皇帝面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曾上奏章说:“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假如让我举荐正直,处置奸佞,我虽才疏学浅,但怎敢不尽心尽力而为?如果让我窥探别人隐私,吹毛求疵,实在不是我的志向。”
当初,他由谏官外调为地方官员,众人都认为他对新法有看法,一定不会执行。
可是傅尧俞对朝廷的法令一律遵照执行。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君子要根据所处的职位来行事。
谏官有向朝廷进言的责任,郡守则应该按照朝廷的法令政策处理事务。”
因此他被富彦国等一干大佬看重,被认为有着宰执之才,很愿意培养他。
神宗皇帝深感其在朝廷上,对自己和国家都是一剂良药,因此也乐得让他直升枢密院掌权。
。
。
。
。
。
。
朝廷的更新换代,并没有打扰到此刻的韩章夫妇以及韩明一家。
毕竟朝廷中枢就是这样,人来人往,一波一波,如同潮水一般,有进有退,从不会因为个人而停留。
喜欢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请大家收藏:()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