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看着眼前的一辆“纺车”
,向陈三年询问道。
不可能亲身演示,毕竟从棉花变成棉布需要许久。
“遵旨!”
陈三年领旨,立刻来到棉纺织机旁边。
他是万年县人,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匠人技艺,多观看妇女纺织绢的全过程。
当棉花开始推广的时候,陈三年又看到从天竺传来的棉布。
他认为这些棉布太粗糙。
在得知天竺诸国将棉布视为奢侈品,想与丝绸画上等号的时候,陈三年嗤之以鼻。
长安城外,沃野千里,开遍白花。
作为匠人,他知道一步生成的棉花,理应比丝绸便宜。
而己辰工令,又向陈三年干劲十足,他参照自古以来的纺车,经过数年时间,研制出棉纺织机。
新式的棉纺织机的各部零件,多达数百种,精密繁琐,看起来就觉得不一般。
作为明者,陈三年能独立完成织布,对织布的每一个步骤都了如指掌。
陈三年捏着一团棉花,从棉花的起纱、梳理、捻合已经完成。
然后又向李瑄描述,将捏成一股的线拉过织布机上的针眼。
经线在织布机上垂直地挂着,纬线则是水平方向上的,它们分别由织布机的上下两个轴拉起,呈九十度交错的状态。
紧接着通过将交错的经纬线压合在一起,组织出横纹结构……
最后,织成的布需要经过处理,包括染色、印花、熨烫等。
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制造出不同的效果……
从纺线到织梭,陈三年一步一步地向李瑄描述。
李瑄心平气和地倾听。
他自己也观察棉纺织机,他非一窍不通,能看出这是脚蹬式,从零件上,认为这棉纺织机于现在还是比较先进的。
“此织布机一天能织布多少?”
待陈三年讲述完毕后,李瑄向他询问道。
“回至尊,只要棉花完成选捻的步骤,一天可以织两匹到三匹的棉布。”
陈三年不敢夸大,保守回答道。
想提高产量,还得另寻他法。
即便如此,他的棉织布机,也远远优于域外国家制作的棉布。
“将未染色的实品让我一观!”
按照现在的生产力,两三匹足够多了。
一匹为长四丈,宽一尺八寸。
加上剪裁,一匹布能制作好几件衣服。
“至尊,这是草民用此纺车织出的布匹,请您过目。”
陈三年从一个箱子里取出一匹棉布,向李瑄呈上。
颜色很突兀,但李瑄能看出做工精细,比天竺上供的棉布还精致。
他伸手抚摸,非常柔软、舒服,是棉布的感觉。
棉布与丝绸,各有优劣。
李瑄记得后世的棉布,也展出很多名布,其贵重程度,不亚于极品丝绸。
最重要的是,当棉花普及以后,棉布更容易用于平民百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