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纨本是节妇,她的私财并没有被搜走,此时的她却也不想再同贾母等人住在一起了,正好当年她出嫁的时候,娘家陪送了一座两进小院子。
在贾赦走后的第二天,她便带着贾兰住到了那里。
李纨的这一决定,让贾母几欲气死。
如今的贾家再没有了往日的风光,没有进项,一般的花销只剩下了贾母的私房钱了。
李纨手中的银钱与贾母相比虽然不够看,却也是钱不是吗?如今她要离了贾家,贾母能答应吗?
然而,如今已经不再是往日贾母一言堂的荣国府了,李纨之父出身寒微,靠着十年寒窗,一朝得中进士,这才使得李家勉强算得上是个清流之家。
虽说对于朝堂上的把握不甚敏锐,趋利避害的本能还是有的。
这位荣国府的珠大奶奶明白,在大周,得罪了中昌郡王和睿亲王的人,永远别想出头了。
贾老太太虽然免了牢狱之灾,可如今还不是得老来母子分离,家族衰败?这位生来富贵,亨福一生的老太太,如今也不过是比之一般人家强上那么一点罢了。
现在的李纨,一心只想着将儿子贾兰培养起来,她利用娘家的便利,将贾兰送到了东山书院,只盼着儿子能够争气点,将来考中进士,争个一官半职的,她这一生也就圆满了。
第86章
贾母年老之人,经此变故,虽说还有片瓦遮身,不必凄风冷雨,风餐露宿,到底晚景凄凉,没多久,就病倒了。
贾母的底子好,虽说病了几天了,一时间却也丢不了性命,只不过是中风了,半边身子动不了罢了。
却苦了照顾她的人。
贾母的私房不少,除去被收走的那些逾制的东西后,余下的都是一些现钱,早些年置办下的一些庄子和铺子,地段位置好的,也早就被当今换成了现银了,如今留在她手上的也就是几间位置不是顶好的铺子罢了。
如今她这一病,每日请医筵药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她就是有再多的银钱,也耐不住坐吃山空。
加上贾宝玉不懂经营,贾环她又信不过,没有开源,又无法节流,没过多久,便捉襟见肘了。
若不是贾赦每个月都会给她送来养老的钱,只怕这一家人早就已经撑不下去了。
半年的时间,探春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一个风华绝代的“刺玫瑰”
变成了一个无甚特别的村姑。
为了赚取更多的银子,熬夜做绣活什么的倒也罢了,最让探春难以忍受的却是小王氏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放下手中正在绣着的帕子,探春苦笑着揉了揉额角,小王氏又在那里破口大骂了。
“今儿又为的什么?门得这么大的动静!
没得让邻里们笑话。”
“还能为的什么?还不是因为昨儿晚上宝二爷又歇在了袭人的屋里了。
真不明白,如今家里这般情形,还有什么可吵的。”
侍书恨恨的咬断线头,想了想,最终还是忍不住,说道,“姑娘,前儿二姑娘不是送信儿来,让姑娘去南边吗?琏二奶奶也想让您过去呢,您去了还能有机会过上好日子,若是继续在这里……还有谁能为姑娘作主呢?而且依奴婢看,环三爷如今也不再像往常那样了,前儿奴婢在东方商行里看到他了,如今他在那里谋了个文书。
东方商行给手下的伙计的月银不少,养活他自己也够了,奴婢已经好些日子没见他回来过了。”
探春愣愣的呆坐一旁,悲从中来,“我又何尝不想去二姐姐那里,可是我一个姑娘家,又如何能够跋山涉水的去南边?”
侍书自幼与探春一同长大,自然明白探春的难处,可是无论再如何艰难,在侍书看来,她家姑娘最好还是离了这里为好。
不然没有长辈能够为姑娘作主,老太太又重病在床,只有一对不靠谱的兄嫂在,那二人又是那样的性子,她的姑娘可如何是好!
主仆一人十分发愁。
这一日,两人相携去给客人送绣品,又接了不少绣活回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