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麻烦您再蒸四百个吗?”
馒头店老板点头答应。
这家的馒头是用机器蒸的,速度很快,所以一个多小时,四百个馒头就全部出锅。
将馒头放凉,两人才将馒头一一捡进布兜。
四百个馒头不仅体积大,分量也不轻,苏爱国有点好奇媳妇一个人是怎么弄到火车站的。
馒头店老板从里面拿出小推车,然后冲里面叫了一声,很快出来一个半大少年跟在两人身后。
张招娣解释,“待会儿到了地方,他要把小推车推回去。”
苏爱国了然,两人将四袋馒头搬上小推车,走了半个小时才到了之前那个岔路口。
少年将空的小推车推回去,苏爱国和张招娣则守在岔路口,两人没地方坐,就坐在路边的台阶上,馒头袋上就插着一个牌子,也不用他们叫卖。
张招娣岔开话题,“对了,你教女儿念书教得怎么样了?”
前几天张招娣就从同事那借了两本书。
小学一年级要上不少课程,不过考试只考语文和数学。
提起这事,苏爱国表情一言难尽,“咱闺女聪明归聪明,但是我发现她有点懒,不想学习。”
张招娣立时坐不住了,扭头看向丈夫,声音拔高,“什么?她不想学?”
前几天她跟女儿说要好好学习,女儿还答应得还好好地呢,这怎么突然又不学了?犯懒?不可能啊,之前卖气球时,女儿半点没有抱怨,陪着她吆喝,给她拧气球,勤快得不行,这怎么换成学习,她又不乐意了?
苏爱国把昨天发生的事跟她说了。
昨天苏爱国拿了一本数学教女儿,他原以为女儿会乖巧坐在边上听课。
没想到她却不怎么乐意,反而跟他掰扯“伤仲永”
的故事。
张招娣一个文盲哪里知道什么是伤仲永。
苏爱国简单把这个典故讲了一遍,张招娣听了若有所思,“她的意思是她不想当天才?”
苏爱国摇了摇头,“不是。
她不想过早学习。
她说上学时会认真学习。
现在学了,上课时就无法集中精神。
这样是对时间的极大浪费。”
张招娣没念过书,觉得女儿说得挺有道理,“她这么聪明,肯定一学就会。
所以不想浪费时间很正常。
那就随她去吧。
反正只要她上课认真听讲,每次能考第一就行。”
她没有见过天才,所以也不知该怎么培养天才,女儿讲得有道理,就听女儿的。
苏爱国觉得媳妇立场转变太快了,他压低声音问,“你难道不想女儿十三四岁就上大学吗?”
张招娣被丈夫的话惊住,眼睛瞪得比牛铃还大,“啊?十三四岁就可以上大学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