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
“你前日的奏请,朕看过了。”
“是。”
“朕不明白。”
朱棣放下茶盏,目光微沉,“尔欲还铁券,原因为何?”
话中听不出喜怒,孟清和顿时神经一紧,朱高燧满脸吃惊。
功臣铁券,多少朝臣求都求不来,竟然要还?
孟清和知道今天这关难过,过不去,必定失去圣心。
过去了,即使他不在,孟家也能荣耀三代。
“陛下,”
孟清和跪地,“臣欲归还铁券,还请陛下恩准。”
“哦?”
朱棣道,“你可知,供奉铁券,非谋逆大罪,可免一死?”
“回陛下,臣知。”
“那你可知,若朕不悦,可定你不敬之罪?”
“回陛下,臣……”
孟清和脸色发白,额角冒出冷汗。
这一点,他当真没想到!
皇帝赏赐,不是想要就有。
同样,皇帝给的赏赐,也不是想还就能还。
“父皇……”
朱高燧想为孟清和说两句好话,却听朱棣一声冷哼,“你闭嘴,让他自己说。”
赵王闭嘴了。
可也有八分确定,父皇不会真治兴宁伯的罪。
这样的语气态度,分明是对“自己人”
才有。
“陛下容臣禀奏,臣上交铁券,实非对陛下不敬,臣万万不敢!”
“那是为何?”
“陛下,臣起于布衣,仰赖陛下厚恩方有今日。”
朱棣脸色好了些。
“臣幼时,多闻师长教导,又在燕中闻陛下箴言,深知勤学苦读,勤练武艺,学得一身本事,兼之脚踏实地,方为立身根本。
祖宗荣耀或可托庇半生,却不能保全万世。”
朱棣缓缓点头,类似的话,他的确说过。
“蒙陛下赏识,臣以草莽得官拜爵,使先考寡母得荣,兄长得封。
乡里也得荣耀。
然臣亦知,事有两面。
一人荣耀一门,一门荣耀一宗,于家族子弟而言,是幸事,却也潜藏危机。”
“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