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史官又奋笔疾书:“董十八奸计败露,欲以强权迫使史官改写史实。”
十八怒不可遏:“来人,将这狂妄之徒拖出去,斩了!”
贾诩见状,连忙给十八使了个眼色,将史官拉到一旁,低声劝说。
史官愤怒地瞪了十八一眼,但神色渐渐缓和。
片刻后,史官回到案前,重新写道:“董十八虽初掌帅印,却有其父之雄风。
以三千兵马对峙十万敌军,谈笑间仍不失大将风度。
虽知战事艰难,但仍智计百出,决定先虚与委蛇,再待机而动。
颇有兵仙韩信之风范。”
十八看得目瞪口呆,身旁众将却已习以为常。
会议结束后,众将散去。
贾诩悄悄对十八道:“我私下给了他一些银两。
你非关键人物,史官只会记载几场大战。
但若是帝王将相,恐怕连一日三餐、日常言语都要记录在案。
黄埔嵩派史官来,既是监视,也是以防万一。
万一你延误战机,他也好推脱责任。
咱们大汉的史官和督邮,都是不能得罪的。
毕竟,咱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被解读出不同的含义。”
十八长叹一声:“我大汉已至此等地步了吗?”
贾诩叹息道:“这些非我等所能及。
做好臣子的本分便好。”
接着,贾诩又道:“你刚才说的派遣使臣,咱可不能这么干。
大汉的使臣,往往都是有去无回。
你这一派,北宫伯玉说不定连夜就要打过来了。”
十八闻言,不禁愕然。
贾诩继续道:“我觉得咱们还是先部署兵力,然后你悄悄去那边看看怎么办合适。
别派遣使臣了。”
街亭之上,十八与众将进行次军事部署。
十八沉声道:“街亭位于渭泾之间,此地多山,后退五十里方有开阔之地利于作战。
但若后退,敌军趁机突袭,黄埔将军的主力恐将受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