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第45章 羽扇纶巾孔明灯(第2页)

对那些能够理解并且支持自己的人,他还是很友好的与之相处,并且想方设法为其家族提供一些条件,使得他们受损的利益,能够在另一些方面得以补偿。

比如刘琮要锻造兵器、打造盔甲,就需要大量的生铁、熟铁。

虽然通过刘表可以获得一部分支援,但他还是决定通过采购的方式,让那些有能力的家族来做此事。

盐铁之利,自汉代被列为官营以来,什么时候能被旁人染指?仅此一项政策,就让不少世家豪门对刘琮的恶感转变成了好感。

当然冶铁关系到军国根本,刘琮也不会完全撒手任他们胡闹,想进来搀和一脚?可以,按照本将军制定的规则来,否则任你是天王老子也不成。

除了盐铁,随着刘琮对南阳郡内道路日渐修整和新建完善,另一项早已计划好的事情也开始逐步实施。

那就是驿站和邮传系统。

其实两者在某些方面性质重合,但也有不同之处。

驿站作为官方设置,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官员和军队。

而邮传则是面向大众,不过是借着驿站的运作而行,算是一项惠民之举。

随着驿站的成立,急需大量的人手充任驿站官员,刘琮并不介意让豪强子弟来当这些微末小官,实际上这些官员的油水是颇为丰厚的,而随着邮传系统的逐步推广,最终将能够保持收支持平。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做下来,反对的声浪便逐渐平息,虽然还未能达到完全消灭的程度,但也算是在刘琮许可的范围之内。

内政方面因为有了充足的人才,各项事情总算进行的颇为顺利。

而刘琮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了军队的建设之上。

至于商业,刘琮发现以目前的条件,最多只能小打小闹,在当今这个兵荒马乱的乱世中,商业面临着流通上天然的困难。

而且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以刘琮目前的能力,把最重要的军队搞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觉便又到了年底,这一年来刘琮收获良多,也感触良多。

自从宛城之战结束并与曹操议和之后,刘琮便将蔡姝接到了宛城,夫妻二人虽然说不上朝夕相对,但总比之前两地相隔要好上许多。

唯一令刘琮稍许失望,又暗自庆幸的是,蔡姝未能怀孕。

失望自不待言,庆幸是因为蔡姝的年纪在刘琮看来,始终还是小了些,太早生产的话,在这个时代可是存在着很大风险。

因近年底,忙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官署内的事务便少了许多。

刘琮得闲的时候,便或是邀请赵云过府相聚,比试枪法,或是登门耍赖,硬拉着他四处闲逛。

有时候见赵云孤身一人,刘琮还曾打趣要给他说媒,被赵云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给堵得死死的,心中暗道,这年头大家伙内斗都来不及呢,谁还管什么匈奴?想到赵云曾在公孙瓒那边混过,应是见过鲜卑人,便有些释然,可转念一想,这也说不通啊?

不过往好处想,赵云至今还没提出要离开,那就说明还有希望。

正是怀着种种希望,人才活的有奔头。

和刘琮一样抱着美好希望的,还有徐庶。

徐庶这个家伙还是很讲义气的,否则当年也不会为了朋友一怒杀人。

虽然现在读书向学,儒雅十足,但骨子里流淌的义气并不曾丢弃。

如今他已经是刘琮文官下属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南阳郡干的风生水起,自认胸中才华已经略展一二。

然而每当想起好友诸葛亮,他就有些不淡定了。

对于诸葛亮的才华和志向,徐庶是非常推崇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