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赏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野,到处都可以见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
越是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地方就越能吸引蜜蜂。
这两句语气十分肯定,盛赞蜜蜂尽占美好的春光,表现了诗人对蜜蜂的羡慕与赞美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两句急转直下,由前面盛赞蜜蜂“占尽风光”
转而咏叹它终生徒劳,所获甚少。
采花、酿蜜本是蜜蜂的天职。
它辛苦酿成的蜜主要是用来供养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却很少,而这完全是出于它的本能,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公平。
可是诗人却从这里现了问题,并替蜜蜂出了“为谁辛苦为谁甜”
的不平之鸣。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
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贡献甚多而享受甚少。
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
。
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
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叹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
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域。
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
、“无限”
、“尽”
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
,似与题旨矛盾。
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
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
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
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
此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
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
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
“采得百花”
已示“辛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