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名光史臣,长策何壮观。”
杜甫又提出,虽然大将连兵,以讨伐臧玠为名,但是部下不是攘臂请战,而是缓兵纵贼:“驱驰数公子,威愿同伐叛,声节哀有余,夫何激衰懦。
偏裨表三上,鲁莽同一贯,始谋谁其间,回增愤惋。
……”
最后他把希望寄托给广州的李勉:“……宗英李端公,守职甚昭焕,变通迫胁地,谋划焉得算。
王室不肯微,凶徒略无惮,此流须卒斩,神器资强干。
扣寂豁烦襟,皇天照嗟叹。”
杜甫只是舟中漂泊的旅客,但是他的态度是坚定的。
对于叛变的臧玠,并不因为自己的漂泊而有所缓和。
当时,杜甫的舅父崔伟正在距离衡州不远的郴州任职,写信要他去。
既然已经到了衡州,杜甫就决定沿耒水溯江而上,去看望一下这位多年不见的亲戚。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杜甫兴冲冲地乘船开始南去郴州的旅程时,他晚年生涯中最悲惨的日子已经悄悄揭开了序幕。
因为彼时正值汛期,耒水暴涨,杜甫一家在舟里漂泊一天,停泊在耒阳的方田驿,进退两难,徒呼奈何。
洪水切断了驿站的物资供应,已经五十九岁的杜甫和他的一家老小,竟然一连五天没有吃上一顿饭。
杜甫有一《逃难》诗,就是此时所作,诗曰:“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共悲叹。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当时的情形,真是忙忙如丧家之犬,狼狈至极。
后来,耒阳的聂县令听说了着名诗人在他属地的遭遇,赶快特事特办,派人专程跋山涉水给杜甫送来了烧牛肉和白酒,并且帮他和家人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杜甫一家这才脱离了饥寒交迫、命悬一线的困境。
杜甫写下题目极长的一五言诗《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表达感激之情。
诗中曰:“耒阳驰尺素,见访荒江渺。
义士烈女家,风流吾贤绍。”
赞美聂令的家风。
“礼过宰肥羊,愁当置清醥”
,聂令的酒送得很及时,正当愁时,兼送清酒。
“崔师乞已至,澧卒用矜少。
问罪消息真,开颜憩亭沼。”
兵乱已平,问罪既确,杜甫愁颜为之一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