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竹左右看看,没人注意他们,伸手握住陈誉继攥成拳头的手,道:“我很快回来,家中的事情劳你多费心了,等阳哥儿府试结束,我一定第一时间回来。”
陈誉继沉默的点头。
离别总是难舍的,更别说恋人分别,林竹狠了狠心,不再看陈誉继,转身踏上了开往临湖县的客船。
陈誉继站在码头上,目送林竹乘坐的船远去后,方才牵着大黑离开。
临湖县过去哪怕是乘坐马车也要两日时间,林竹从村里回来后,第二日兄弟俩就启程前往宣城了。
宣城地势平坦,马车过去会更方便些,林竹便出了银子,和镖局买了去宣城的名额,和阳哥儿一同踏上了去往宣城的路。
这两年,林竹的买卖也越做越大,但是为了避免自己的户籍变成商户,他的铺子没有开的太多,而是把村里原本的的厂房扩大了两倍规模,也有越来越多的商户来林家村进货,大多数都是冲着粉条和魔芋粉来的。
如今林家村有四十多人在厂房干活,只要之前和林陈两家没有交恶的,家里都有一个进厂房工作的机会。
林竹的红薯经过两年的栽培,目前已经能把整个林家村一半的旱地种上红薯了。
林竹也正打算今年将红薯作为新粮种献给孙县令,就当是还他照拂他两年的恩情。
林家村的发展迅猛,也不是没有眼红之人,别的不说,光是粉条的制作法子和魔芋粉都够让人眼红了,孙县令作为本地父母官,明着暗着帮了林竹不少,光是背地里别人想给林竹穿的小鞋就一大箩筐。
人性在哪都一样,恨人有笑人无的,多亏了县令先前赏下的牌匾,让那些背地里的人想下手都得掂量掂量再做决定。
红薯这个东西,林竹是真心想推广的,不为别的,就为了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如今的主食仍是藜麦,但这些产量不高,很多农人辛辛苦苦侍弄一年也不过不让自己饿肚子,要吃饱就太难了。
土豆的产量高一些,可土豆性喜冷凉,不耐高温,而红薯喜温怕冷,二者恰巧相反,正适合不同地区种植。
而且红薯也耐旱,北方一些水源不是特别充足的田地都可以种,这一点就足以让百姓去种植了,更别说它的产量和土豆相差无几。
一亩地的红薯也能收获一两千斤,足够一家三口吃上几个月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