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似的说道:“连长,不要想那么多了,这是战争,你不杀他,就是他杀你,没有什么内疚可言。
以后你就会慢慢习惯这种感觉了。
快走吧,这里可不是让你发呆的好地方!”
说完,转身离开了地堡。
赫曼怔怔地朝地堡外退去,看了看地上的死尸,咽了口唾沫,然后飞快地跑出壕沟,追赶前方的同伴。
就象这样的战斗时断时续的进行着,地面上的进攻只能全靠在风雪天中还能前进的步兵来完成。
原定有装甲军为先锋的计划因为燃料被冻等原因只能留在原地。
赫曼他们只能在没有坦克支援、没有火炮和迫击炮可供使用,甚至连反坦克炮都不得不留在后方的情况下,利用手中的轻型机枪和手榴弹等艰难地在风雪中战斗。
正因如此,苏军大火力的猛烈反攻给德军步兵师带来的损失就越发显得巨大了。
短短几天,部队的伤亡人数就已经是当初刚进入苏联时战时的数倍,原本中央集团军得到补充后编制中七十个师的人员,实际在不断的消耗中已经下降到不足三四十个师的编制。
火力支援、弹药、装备和食品、衣物、防寒用品、帐篷、医药奇缺,甚至连最小的肥皂、刀片这样的生活用品都无法及时运到前方。
现在的进攻完全是在依靠着那些象赫曼连队一样得不到任何支援、疲惫不堪、伤兵满营、不满额定编制而又充当先头突击部队的步兵营,陆军其他兵种和空军,想动动不了,有劲也使不上,只能在一旁观望,莫可奈何。
想要如攻打欧洲时采用闪击战来获取进军莫斯科的胜利,几乎成为了妄想!
而被众多集团军包围的莫斯科城内城外也是一片混乱。
大量的市民举家逃向莫斯科以东,难民们将唯一通向东面的出城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出城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在大风雪中如蜗牛般的移动着,虽然斯大林以及驻莫斯科的很多苏联政府部门并没有撤离,但是外交使团等都开始陆续向内地撤退。
很多苏联官员及其家人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也加入了逃难的行列。
莫斯科一时间盗匪丛生,不少因此而空出来的地方也遭到了抢劫,连英国大使馆这样的政府部门也难逃厄运。
为了将德军挡在莫斯科的门外,11月17日开始斯大林就将西伯利亚地区的红军大量的调来莫斯科,一场守卫莫斯科的战斗逐渐开始白热化。
这些长期在西伯利亚严寒地区生活的士兵,对于莫斯科的风雪天毫不畏惧,在战场上行动灵活,常趁德军被风雪而冻得瑟瑟发抖之时,发起攻击。
因而德军常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大量消灭或俘获。
尽管如此,德军还是将进攻的步伐开到了离莫斯科仅19英里的市郊,德军总指挥哈尔德上将依照希特勒的命令投入了所有可用的兵力向莫斯科进攻,再一次尝试一举占领苏联的首都。
一些装甲侦察部队已经渗入到市郊西部地区,甚至士兵们可以不用望远镜就能清晰的看见克里姆林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