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37年五月份,言娘收到林家管事儿报喜的信儿,说孙家两兄弟考取了秀才。
虽然排名一个在中间,一个靠后。
那也是货真价实的秀才。
言娘很高兴。
“这要好好感谢老爷你啊,不是您的教导,您批注过的籍,孙家怎么会这么快考取秀才呢。”
言娘一听到信儿,就给林老爷灌蜜水。
然后又让林老爷把他用过的一部分籍让人送回京城娘家。
林老爷来者不拒的收下了言娘的甜言蜜语,晚上还要言娘亲身感谢自己。
言娘欲拒还迎之下,从了金大腿。
不久,孙家报喜的信儿也到了。
除了报喜,还有关于两个弟弟的婚事问题,列出好几户有意向的人家。
弟弟们也该成亲了。
言娘对此不懂。
连适龄丫鬟小厮们指婚,都是问过他们的意愿后,如果有对眼的家里人也不反对,告诉林如海一声再指婚。
如果没有对眼儿的人,愿意听家人话的,就让他们自己选人选,然后告诉林如海一声,不反对才指婚。
言娘直接拿着信件去问林老爷了。
有事儿,找林老爷准没错。
林老爷过信件,根据信上的信息,中肯的给言娘分析了一下各家情况。
然后言娘就把林老爷的分析记录到回信上发回去了。
具体选哪家,言娘相信大伯和孙爹的经验,相信大伯母和孙母的眼光。
之前四个嫂子就很不错。
端午节快到了,言娘吸取去年中秋节准备的太晚,以至于新式月饼来不及在店铺里销售,以至于错过一年的教训,早早的就叫厨房开始研发新的粽子。
有去年制新式月饼的经验,大家脑洞大开。
研制出来多种多样的粽子种类。
言娘论功赏赐过厨师后,让下人把方子抄好,就快马发送给京城、扬州的铺子,肇庆和广州府的铺子也送去了。
明天天是端午节,言娘带着孩子们提前包粽子吃。
因为明天要去划龙舟比赛呀。
言娘让厨房把各种口味的粽子馅儿都准备一份,不过每份都分糯米和普通大米制成的。
除了黛玉,其余孩子们太小,糯米不容易消化。
而且,黛玉虽然现在身体好多了,但也不易进食太多的糯米。
然后言娘带着5个孩子开始包粽子。
主要是言娘和两个大的孩子包,三个小家伙在玩耍添乱。
他们也许觉得这是个有趣的游戏,能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耍。
小孩子都喜欢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耍,这是天性。
不过天伦之乐嘛,不过于此嘛。
言娘自己也没包过粽子,怕到时候出糗。
于是提前让人准备了,自己前世到过的包粽子神器。
就是把这个时代计量米的工具斗,缩小到粽子大小,下面的尖尖固定在一个平整的底座上,能让小斗子保持站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