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荣耀加身。
自其执掌荆州牧以来,治政有方,恩泽与威严并行不悖,使得官民上下,心悦诚服,一片和谐之景。
刘表又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理,于是广招勇士,扩充军备,积粟囤粮,以备不时之需。
如此数年,荆州之地,疆域辽阔,横亘数千里,麾下甲士,多达二十余万,兵强马壮,实乃群雄并起之时,一方之霸主,实力之雄厚,足可与诸侯争锋!
然而,世事无常,英雄亦难逃岁月之侵蚀。
近年以降,荆州内外交困,忧患重重。
昔日之英豪刘表,竟渐显颓势,选择了逃避之路,沉溺于酒色之中,不复当年之勇。
唉,可悲可叹,纵使曾经如何风光无限,终究难逃岁月之磨砺,英雄末路,令人唏嘘不已!
随后,刘琦不幸陨落于曹操之手,这一悲痛的消息如同巨石投湖,令他身心俱疲,缠绵病榻,久久未能起身。
直至曹操大军压境,襄阳城危在旦夕之际,他才勉强从沉疴中苏醒,只是,时局已如漏舟之水,难以挽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城陷之日,刘表心灰意冷,下令点燃府邸,火光冲天中,一代豪杰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那片烈焰之中,化为历史的尘埃。
曹操入主襄阳,其目光亦被蔡氏之绝色所吸引,一段因色起意的纠葛悄然铺展。
然而,欢愉背后隐藏着致命的代价,一次枕边低语,竟致使麾下爱将横死,亲子亦在战火中陨落,悲剧连连,令人扼腕。
尽管如此,曹操深知荆州初定,民心未附,故而强忍悲痛,未敢轻举妄动,大肆搜捕。
他需以稳字为先,徐徐图之。
蔡瑁、张允、蒯良、蒯越等十几名荆州重臣,此刻站在下方,望着最上方的曹操了,正一脸愁苦的揉着太阳穴。
此刻,程昱、许攸等一干智囊皆已奔赴疆场,曹操身旁,如今并没有如荀彧那般能安邦定国的智者。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亲身坐镇襄阳,以稳大局。
“前线战事,现今如何?”
曹操强忍着头部的阵阵剧痛,沉声问道。
张允闻言,连忙趋步上前,恭声禀报:
“主公莫急!
前线战事,已见曙光。
刘耀麾下的三路大军,皆已被我军牢牢牵制。
荆州虽有小挫,但大局依旧稳固!”
“只是,主公的头疾,还需多多将息,万不可太过操劳啊……””
时下,荆州城内众人心中对曹操虽暗自生厌,却无人敢将其情绪付诸言表。
蔡氏一族尤为如此,他们曾满心盘算着能紧紧依附于曹操这棵参天大树之下,享尽荣华。
然而世事弄人,他们未曾料到,一番筹谋之下,竟阴差阳错地导致了曹操长子曹昂的陨落。
仅凭这一桩,只要曹操一日尚在,蔡氏一族便如同被套上无形的枷锁,日后想要崭露头角,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怕还会时时遭到排挤与打压。
这段时日,蔡瑁与张允二人频繁往来,私下里多有密谈。
张允,如今已是荆州水军的副都督,先前还兼掌襄阳城的防卫重任,在军中势力不容小觑。
另一位生母刘氏,恰恰是刘表的嫡亲姐姐,这使得他们之间缔结了甥舅之缘。
蒯越,这位荆州的佼佼者,心中那份对汉室的忠诚犹如磐石,坚不可摧。
更令他心生愤慨的是,曹操竟然堂而皇之地默许了袁术称帝之举,这无疑是对天道的公然挑衅。
试想,若非蒯氏家族中多是舞文弄墨的文臣,缺乏握兵之重权,他即便有心反抗曹操的威压,也不过是徒增无奈与叹息罢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