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第六十六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3页)

朱永兴觉得在思想上,希望凭借深沟壁垒阻挡清军,而坐等清军调兵遣将、积草囤粮、从容布置,已经陷入了被动防御的误区。

滇省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再照搬诱敌深入、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方式。

显然已经不太适合。

只有树立前伸攻击的新观念。

把“手”

伸出去打,以在空间上积极前出的作战行动,赢得时间和战略上的主动。

才是正确的。

换句话说,战略防御只是一种形式,具体到战术上,则应将进攻与防御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灵活运用多种作战形式和战法,积极进行攻势作战,逐步改变战略形势。

思路是这样,但朱永兴必须在“多种作战形式和战法”

上拿出具体的策略,而不是用理论来搪塞。

任由手下去发挥。

对此,朱永兴有些想法,但还远远不够,他必须冥思苦想,如何使清军不得安生,如何使战局尽量掌握于自己手中。

说到底。

关键还是军官的战术思想,以及士兵的素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战术再好,也要执行者得力才能完全发挥。

而不是随便拿出些先进理论,便能使部队的战力得到马上提高。

当朱永兴重新把精力放到作战方面上时。

他才发现在军队建设中的一些举措还有很多的不足,尚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讲武堂虽然在培养军官,但门槛还是显得有些高,主要是当时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的原因造成的。

大部分的现职中低级军官则被排除在外,这不仅影响了整个部队的作战能力,也很可能使这些中低级军官产生不满情绪。

经过一番思考后,朱永兴决定仿效后世的做法,在军队中成立教导队,作为轮训初级军官或培训军士的机构。

降低标准是很无奈,也是很现实的选择。

人员是现成的,讲武堂那些未能正式毕业的,朱永兴挑选了一百五十名,组建了教导大队,下辖六个中队,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突击培训,以及三天的实战演练。

这些教导队的成员已经在讲武堂学习过,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的还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再经过针对性的灌输,算是勉强可以达到朱永兴的心理要求。

没有多余的时间了,只能先派出去使用,然后再进行不定期的轮训深造,或者由留在朱永兴身边的教导一中队定期派人予以教导提高。

在朱永兴心目中,固然希望有更多的识字有文化、理解力强的军官充实部队。

但对于军队中勇猛杀敌的士兵的擢升,也相当重视。

以军功为提拔依据,不仅公平,而且对于激励士气、鼓舞士兵英勇作战,都是大有作用的。

何况,现在的文盲、土包子,经过培养,日后也未必不能成为高级将领,甚至身跻名将之列。

战争年月,时间总是显得紧迫,朱永兴也象上足了发条的闹钟一样,难得有闲。

偶尔闲下来,得到休息的也只是身体,脑袋里还思来想去,转个不停。

而刚刚送走教导队,朱永兴只来得及抽时间往蒙自城外的镜子工坊跑了一趟,作了些技术上的指导,便又要面对清军有可能的进攻。

“这是半个月来抓获的第几个清军密探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