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每天乘坐马车到那位新先生家里上课,也有些日子了。
不过,让刘禅感觉有些失望的是,这位先生是个年纪颇大的老学究。
虽然人活的岁数越大,经验也就越丰富,但是年纪大,却并不一定意味着学识丰富吧?至少刘禅和他的前世杨汉声,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
先生年纪已经七十有余,头发和下颌的长须都已经发白,倒是一副仙风道骨的风度。
但是,他的身上天天穿着一件土布衣服,神情总是一副非常凝重的模样,显得非常严肃的样子,整天也不知道微笑一下。
手里喜欢还拿着一本《汉书》,就连走路的时候也是一副摇头晃脑的样子。
刘禅开始的时候,实在想不明白,如此死板的老学究,怎么可能会教授他“实用之务”
呢?恐怕是整天掉入故纸堆里面更加准确吧!
刘禅只好去向诸葛亮申诉。
可是诸葛亮却告诉刘禅,这位老翁并非是个不知道世事、只会做些文章的老学究。
此人可是是大有来历的,而且学究天人,他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唇舌,才让对方同意接收他为徒。
所以诸葛亮苦口婆心地让刘禅一定要以礼相待,好好跟着老先生学习。
刘禅听到诸葛亮这样推崇这位老先生,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经过他私下里打听之后,这位老先生还真是有些把他给吓了一跳。
先生姓张名行,字闻集,乃是当年天下“八俊”
之首张俭之子。
张俭为人刚直不阿,学识渊博,后来经历党锢之祸后,避居老家,以84岁高龄善终。
这位张行老先生,也是颇有乃父之风,闻名荆州。
他年轻时候家中门徒数百,名震荆襄。
后来老了,才逐渐没有开课授徒。
那些荆襄名士遇到此老,都得乖乖地站在一旁为他让道,然后恭称一声“先生”
。
刘禅想不到此老的名望如此之大,开始几天还真是诚心诚意地到他的家里去上“私塾”
。
但是没有几天,刘禅就感觉到厌烦了。
刘禅自认为他绝对不是个蠢人,但是他却忘记了一点,古人对于背诵经典一贯都是特别情有独钟的。
这位张先生开学第一天就讲《汉书》和《诗经》。
《汉书》里面记载的文字,经过张行的讲解之后,变得非常有趣。
《诗经》则显得有些沉闷。
好好的一些情诗,经过道德家的重新解释之后,变得全无一点生趣。
更加糟糕的是,张行下课后居然要求刘禅,第二天就背诵三页《诗经》的内容!
可怜刘禅放学后整整一个晚上,都在摇头晃脑地读那些枯燥之极的诗句,他哪里受得了?就这样一直苦熬到了深夜,都还未背完。
昏昏欲睡的刘禅,决定还是先好好地饱睡一顿,再起来背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