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宣摇头:“不一定。
过分忙碌的时候也会产生虚无感。”
她心想,虚无是什么,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找不到该去的方向,时常思考自己和这个世界到底有什么联系。
不理解有这么多忙忙碌碌的事和人,那些所谓目标显得那么虚无。
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陷入模糊而困顿的状态。
一开始还会去寻找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和价值,但在各种各样的意义面前,最终选择了放弃,甚至游戏人生,觉得不如漫无目的地活着算了。
王歆兴致勃勃地批判道:“虚无,典型的现代性病症。”
梅宣:“之前工作三年,感觉做的都是无用功。
除了攒了点钱。”
王歆:“我上学也是这个感觉。
我甚至觉得五年白过。
因为考研毫无价值,读研毫无意义,浪费时间。
我还没攒钱。
就指望两年后拿个硕士学位,糊弄一下自己的内心。
别担心,大部分人做的事情都是浪费时间。
极少数幸运儿能过上我们想过的人生。”
说着王歆从包里掏出一本书——《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最近在看这本,感觉对我的不良心态有点作用。”
“你别说,不仅仅是成年人普遍如此,甚至虚无病症产生的年龄也在下移。
我看现在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的心理状态都很虚无空洞,陷入困境。”
梅宣说道,“虚无主义让我们远离任何真实。
为什么会感到无意义和虚无,是因为现在意义太少了吗,反而是意义太多了。
充斥着各种的信息和观念,意义过剩。”
张毓说:“实话说我的诱因是学业不顺利。”
挫折会让人产生幻灭或者虚无的情绪。
梅宣心想,曾经的教书生涯正是带给她这样的情绪,怎么教学生都不会,怎么教都不对。
王歆抽出纸巾擦了擦衣服上沾的油:“其实即使人生顺遂,也会有虚无的感受。
过着表面上令人羡慕的生活,但生活空洞的感觉同样也是真实的。
能感到虚无,说明你成长啦。
波伏娃认为一个人会陷入到虚无主义之中,是因为他不再是孩子了。
当他们长大成人时,逐渐发现世界不是既定的,没有永恒的权威和不变的规则,从而没有终极性的意义;他们也发现自己是必须自由的,是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才能获得自己生命的意义的。
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那么注定沦为虚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