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涛在家里只负责干活,不负责安排事,现在家里其他人,跟着陈桂花有样学样,王永涛是脑门儿都愁秃了。
陈桂花本就被陈运邦盯得心烦,又听见自己被单独指出,不耐烦的回答“嘿,别打胡乱说,我你是说你自己吧你说我家里十几口,什么时候不做事了,不干活喝西北风啊”
“你们屋这些人,现在一天干多少活你们自己知道,大家可都不眼瞎,都着呢。”
眼这两人快吵起来了,周德阳制止了他,开口宣布“虽说大家是吃公共食堂,但我和其他村干部商量了一下,调整公共食堂的打饭标准。
以后打饭的时候,也是按每天的工分给你们打,工分高就吃得多,请假没干活那天就按最低工分算,只能喝青菜面坨坨汤,或者从自己家其他人那随便分点。
如果有人连续半个月都没有工分,那这个人以后不干活就不吃饭,自己想办法去。”
周德阳说完,陈运邦补充“我们都觉得这个条件算是宽裕了,现在我们来进行投票决定。”
村里大部分人还是勤快的,就更加不喜欢别家占小便宜的人,更希望大家干多少吃多少,所以结果毋庸置疑是通过的。
公共食堂的矛盾解决了,其他人又都想起周子阳说到干旱的事情。
“村长,我们肯定是相信周老他们的判断的,我就想问一下,这个消息可以传到别的村么”
“村长,要真有干旱,我们不是得多屯点粮食,吃食堂的时候,大家就少吃点吧。”
“还有水,我赞同村长说的挖水塘和挖水井的事儿,趁我们大家都在,赶紧弄好吧。”
“那我们今年怕是要多种点红苕,这个产量比较高,虽然说吃起来烧心,但我们也不至于饿死。”
“对头,洋芋和大也要多种一点,比较管饱,还有苞谷这些比较耐旱。”
“真等干起来了,谷子这些肯定收不到多少。”
“我们要不要把山脚下那些地开垦出来,再多种点粮食,虽然那个地不肥,产量估计不高,但有一点是一点,我们都饿怕了。”
“还有坡上那些什么野菜和青菜,还有山里的竹笋,大家能晒干的,都晒干收起来,能做泡菜的都做起来,就怕到时候连草都没得吃,要像原来老一辈说的那样,啃树皮和吃土。”
“对头,这才没过两年好日子,好不容易大家都能吃饱了,老天爷怎么还我们不顺眼,是要饿死我们才得行么”
大家因为相信村长说的话,才更要想活办法下去,主要考虑的都是粮食和水。
要真是干旱,不是说今年留够明年的粮食就可以了,要考虑到如果明年颗粒无收,后年也是没有粮食的,所以这个囤粮数量非常大,当然也很难。
“大家说的这些我们都考虑到了,也都记下来了,会逐步安排人去做的。
只要大家不嫌麻烦,不怕累,我们相信,再大的难关我们都能跨过去。”
周德阳等大家都讨论好了,开始回答和安抚,“还有这个消息是可以透露出去的,其他人相不相信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知道,大家都有好多亲戚在其他村,我要提前跟大家声明一点,也算是是丑话说在前面。
现在可以让他们做准备,但如果现在不相信,反而等干旱的时候过来求助,那可不行。
我们村肯定是没有多的粮食可以匀出去的,也不允许大家的亲戚过来投奔,一切以村里人的性命为主。”
站在下面的村民们,理解的点点头,但心里并不好受,并不能确定真到那时候了,自己有没有那么心狠。
“好,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接下来就是具体的事情安排。”
陈运邦接过王昌林的本子,开始安排事情。
因为挖水塘和挖水井都比较费体力,男人做的更快,就更要趁大家还没有离开,抓紧时间开始进行,这个是排在第一位。
在周永山的建议下,挖井的时候,张文玉也是抱着楚瑜跟过去的。
虽然周德阳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带上德忠家的,至于还带上个孩子,就更搞笑了。
他更搞不懂的是,他老汉还让他,打井的时候,一定要听德忠家的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