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高煦、高燧,也没少被天子拎着鞭子教育。
唯有高炽……
徐皇后顿了顿,目光扫过朱瞻基,重又变得温和。
既然如此,和天子提一句当也无妨。
两个孙子都带上,早点成长起来,总不会堕了祖宗的威风。
当日,朱棣下朝之后,到坤宁宫同徐皇后一同用膳。
徐皇后顺势提起皇孙随扈之事,朱棣痛快点头,“梓童之意即为朕所想。
不过,孙子这么大了,朕也是老了。”
“陛下不老。”
徐皇后笑道,“陛下正当盛年,何能言老?”
“不老?”
“不老。”
“都已这个年纪,如何不老?”
“这个年纪?”
徐皇后笑得端庄,慢慢捏扁手中金盏,团在手心,柔声道,“在陛下眼中,这个年纪就老了?”
“……”
朱棣咽了口口水,他忘了,梓童只比他小两岁。
不小心捅了马蜂窝,结果是,自此以后,朱棣再没提过“年老”
二字。
谁敢在他面前提这字眼,一脚踢飞。
永乐八年六月壬戌,天子下旨,召集长江以北卫所官军,总计十万,征讨鞑靼。
圣旨送达宣府,朱高煦一拍桌案,站起身大笑数声,憋屈两个月,总算能找回场子了!
阿鲁台尚未被朝廷正式敕封,只能和部落成员一起在城外扎营。
心惊胆跳,被瓦剌和野人女真轮班欺负的日子,终于成为历史。
即便瓦剌军队就在几里外,阿鲁台也能放心大睡。
从恢复大元荣光,到仰明朝鼻息,只为活命,阿鲁台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期的逃命生涯让他彻底明白,自己的“梦想”
是多么不切实际。
中原之地早换了新主人,妄想扶持一个蠢货恢复元朝的荣耀,当真是痴人说梦。
“傻啊,我真是傻啊!”
这句话几乎成为阿鲁台的口头禅。
“不过,马哈木比老子还傻。”
想学他一样,扶持“黄金家族大汉”
,当真是脑袋被石头砸了。
要不是掌握瓦剌动向,有了给明朝天子的“投名状”
,他哪敢大咧咧跑到明朝边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