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还是很有名的一家出版社,甚至可以和外地几个老牌出版社齐名。
这样一家出版社,不会亏钱。
只要作者不跑路,就只有赚钱赚钱。”
而我不需要承担任何的经营成本,不仅照月领着工资,偶尔发发文,更更书,就是签签稿,没有任何的压力。
就这样的配置,孟晶居然要给我大头盈利。
结算员工的工资另付,稿费用系统里她打来的钱。
相当于是我白白捡了个店,就是月月付几个员工的工资。
“但你在的时候,你会去外地选书的。”
我突然想起来。
“当然还是要去外地选书,甚至还要和作家,导演,制片周旋。”
对上我疑惑地目光,她接着说,“但你放心,我重新帮你找三四个不错的运营编辑,让他们做这些事情。”
“你就接着做好你现在在做的工作,就好了。”
我根本不好意思答应她,她在出版社呕心沥血那么多年,虽然前几年我还不认识她,但听前台小姐姐她们说,出版社就是孟晶的命。
她当时为了这家出版社,和家里人闹掰了。
没有人支持她,她就自己出来单干。
靠着自己的学识,情商,智商。
一步一步,把出版社支棱起来,走到现在。
虽然我也很中意晨星,但我对它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晨星出版社是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我热爱文字,所以选择出版社工作。
我要依靠着它,维持我的生活。
但孟晶不是,晨星是孟晶一手培养发展起来的,是孟晶的亲生骨肉。
这里的一书一卷,这里的工位,一张张桌子一把把椅子,都有孟晶的参与。
这里的每一份资源,都是孟晶亲手拉拢过来的。
没了孟家人在背后撑腰,这背后的艰难,不言而喻。
一个女人,风里雨里十几年,走的路很难,真的不容易。
像社会各界和孟家人都看见孟晶那天是那样的耀眼,但没人会把那天的她和天天在出版社累的蒙头大睡的邋遢女人联系在一起。
想到这里,我摇了摇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