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王爸爸王妈妈就出来打工,挣点钱养活一家4口人。
在外打工几年,基本上一年就回一次家,王妈妈在孕期快要生产时才会回村里,生完后再带几个月的婴儿,就又出去跟王爸爸会合继续工作。
直到因为二舅舅在妈妈十七八岁时,占了王妈妈的名额去了海港,后来说是挣钱了,回到离家比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宇镇,跟人合伙开了现在的制衣厂。
让王爸爸当采购,王妈妈在厂里开便利店后,生活才改善了许多。
关于二舅舅占了王妈妈名额的事,也听说过。
说是那是村里分配的名额可以有门路偷渡去香港,王妈妈娘家就占了两个名额,奈何家里人太多,最后只能是抓阄。
抓阄的结果是王妈妈和三舅舅,但是在出发前的一晚,二舅舅偷了王妈妈的车票,还把王妈妈跟大姨的房间门从外面锁死了,等王妈妈从房间里出来,车早就开走了,追也追不上了。
王妈妈又是个老实的人,时间久了,也就把这事给过了。
也没有怪过二舅舅的作为。
在吴隽兮的生活环境中,来来去去的都是些出来打工挣钱的人,想像吴隽兮看的小说里那样遇到那种大富大贵的人根本不大可能,遇到稍微大点的人物,也就是这个镇里的公安局的科长,混黑社会里的几个混混头。
想认识知识渊博,气质出众的人?这个概率就跟吴隽兮连续买了三个月的彩票,却连小奖都没有中过的概率一样。
渺茫啊!
反正吴隽兮也没什么大愿望,在将来有套房,有辆车,有能力养个小娃,生活富足点就行了。
那些不该想的,吴隽兮从没想过。
生活又不是小说。
这几年,吴隽兮保持着年级第一的优势到六年级,这几年中学校的变化朝着吴隽兮记忆中的样子方向发展,其中从来没断过的是对英语,书法的练习。
学校教英语的韩老师,教书法的李老师对吴隽兮更是倾囊相授了。
难得遇到有点天赋(两个老师认为的,吴隽兮也就占了重生的便宜)又肯认真刻苦,几年都不放弃的学生。
就算自己水平有限,也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自己的得意门生。
在上小学的这几年中,吴隽兮代表学校,偶尔也参加参加H市组织的一些比赛,如英语演讲,数学竞赛,书法比赛,语文作文比赛等。
这些比赛都是H市里举行的,都不是什么大赛,没有太多涉及到国家级别的,就语文作文比赛的了个小学组的国家一等奖,连续三年的。
吴隽兮成了各个语文老师的宠儿了。
吴隽兮本来语文就好,都是当初在S市读初一时林老师带出来的。
当时其他班的老师都是让学生写日记,只有林老师坚持让自己班的同学写读书笔记,经常把好的文章贴到班级里的后面黑板上,读书笔记的文章都是林老师自己根据班级同学的进度,读书的内容逐渐加深的。
这种方式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很庆幸的是初中三年无论班级怎么变,教吴隽兮语文的都是林老师,受了林老师的影响,吴隽兮就喜欢看书,写读书笔记,从而养成了爱读书,特别是喜欢读散文的习惯。
因为吴隽兮将来不想像前世那样呆在办公室里,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
吴隽兮喜欢宅在家了,在家呆腻了,就出去各个城市转转,用自己的脚走过我国的风景名胜,或是甚少有人知道的深巷简路。
吴隽兮喜欢六七十年代的楼房,喜欢江南水乡精致景色,喜欢旧时人们遗留下来的任何古朴的事物。
置身那些景物当中,会让吴隽兮觉得自己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气息,文化气息。
那种心灵得到释放的感觉,能一下抚平心中的浮躁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