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也十分想不通,如果周琛上位能给顾家这个“外家”
带来新的荣光的话,梁家呢?
因为杨骄以前就跟周承辉隐晦提过周琛的报负,所以周承辉想的就要比魏国公他们更深一些了,“昌王是管顾培正叫相父的,你们说,顾家真的只是改了旗帜,要将承瑞推上皇位么?若真是这样,承瑞身边就应该会有顾党的人才对,”
可是现在周承瑞的先生,除了秦逢时指定的,就是周承辉为他请的,根本没有顾党的人,这说明什么?说明顾家根本没有准备在这位“未来的太子”
身上下功夫,他们的目的从一开始就不是推周承瑞上位!
“还有那吉的事,在我看来,也是一个契机,这些年我一直关注着鞑靼的情况,这个那吉的外祖母是俺答汗的正妃,而老俺答虽然很宠爱那个三娘子,却对这个正妻敬重有加,他是不会轻易放外孙归晋的,咱们在这上头可以好好做一番文章的,”
周承辉心里轻轻筹划,“我往宣大去了一趟,才一路所见,才知道百姓是真的苦,相信咱们跟鞑靼都不愿意就这么一直打下去,大家寻一条坐下来谈谈的路子,也不是不行。”
“那殿下您,”
魏国公没想到周承辉居然想了这么多,“这次康王的事是臣来主办,王爷那里臣是可以打保票的,绝不会做叛国之事,臣不会叫顾贼得逞的,”
“现在的问题不是顾培正,”
一个只能躲在幕后的人,周承辉并没有看在眼里,“现在的问题是皇上跟秦逢时,只怕这件事到了皇上那里,不会这么轻易了结,秦逢时想要的是宣大的兵权!”
“那?”
“叫咱们的人上折子弹劾康王,将事情闹的越大越好,给康王送消息,叫他带兵进京喊冤!”
“带兵进京?”
这下在座的都惊了,“殿下!
那可是死罪,”
“我说带兵,又没有说带多少人,这次我去宣化大营,听说许多将士已经多年没回家了,叫康王带这些人回家看看,再跟大同总兵说,先将那吉迎进来,看好了,有他在,相信俺答也不敢跟咱们来硬的,等我去了再说,”
“殿下要往宣大去?”
这下归德侯坐不住了,京城里没有了周承辉,他们就等于群龙无首,而且皇上能答应太子去宣大么?万一周承辉领兵反了呢?
一直没有出声的高瑛捻须道,“事情闹大了,确实得有个人出来主持局面,昌王皇上不会放心,群臣更不会放心,二皇子年纪太小,殿下就是最好的人选了,而殿下往宣大一去,千里之外,这京城有什么闪失,鞭长莫及啊!”
魏国公有些听不懂高瑛的意思,“咱们就是怕殿下鞭长莫及,所以才不赞成殿下离京,高大人你到底什么意思?”
“先生是想引蛇出洞,我离京,给京城那些宵小们就可以动一动了,”
周承辉心里已经有了主意,“现在确实是最好的时候了,张明冀不蠢,如今两边不沾,他是绝不会上昌王的船的,而他跟秦逢时也不可能结党,秦逢时也不可能上昌王的船,这几班人马目的不同,且叫他们闹上一场,咱们只要握住了五城兵马司跟西大营,就能稳坐钓鱼台。”
他去了宣大,手里有康王的十万精兵,城外有西郊大营,就算是昌王占了京城又如何?至于皇位上那个父皇,周承辉再已经冷了心。
☆、第211章二百一十一更新
几下有了计议,没几日,弹劾康亲王的折子就堆满了灵佑帝的御书房,灵佑帝几次传诏魏国公,他都拿不出实据来,只是坚称康王不会反。
这下灵佑便在痛斥了魏国公无能之后,便下旨召康亲王父子回京,而宣大防卫,则由跟着太监一同传旨的戚威接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